白夜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呼兰河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年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扁平疣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3030.html

提到民国才女萧红的作品,更广为流传的是她的《呼兰河传》。这本小说从刚开始不被评论家所接受的叙事结构,到后来成为了回望故乡的代表作。

萧红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叙述,领我们认识了一座闭塞的呼兰小城,和在里面居住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善良又残忍,麻木又愚钝。在他们的生活认知和行为习惯里,无处不显现出力透纸背的人心荒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几何,为什么这么凄凉。

如此诗意又苍凉的句子,是对小说中每一个人物命运的写照,比方是,12岁就过门的小团圆媳妇,或者是嫁给冯歪嘴子的王大姑娘。她们本该都有美好的生活愿景,却葬送在了人们混沌愚昧的无知里。

01对于生命的冷酷无情,在小说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老胡家刚过门的小团圆媳妇,是一个黑乎乎,性格开朗的小姑娘,在这个家中从未被善待过,婆婆的淫威尽情在小姑娘身上发挥,听话打,不听话更打,而且还是变着法的虐待,抽皮带,烙脚心,真是无所不用其及。恐怕是想得留一口气就行,在老胡婆子眼里,小姑娘的命更是不比一窝小鸡值钱。

这种漠视生命无情的态度,对她自己也是一样,在她的手指被豆秧剌坏,后来感染得像个小簸箕,也是三番五次心理斗争后,才默许了儿子给她买回来红花涂上。就这样还在抱怨儿子乱花钱,不如买三吊钱的豆腐吃合适。

《白夜行》里有一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对于自家人的性命尚且如此残酷,对待邻居家他人的生命更是绝情。

小团圆媳妇死后,老厨子只惦记办丧事席上的热乎乎的鸡蛋汤。王大姑娘在四处漏风的破屋里坐月子,老厨子竟然盼着小孩子冻死。

在封建社会中,思想的迂腐,人性的残缺导致人们心理畸形,把生活的乐趣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实属可悲。

02难逃厄运的王大姑娘,有爱却无出路。

小说里还有一位深得左邻右舍喜欢的王大姑娘。干净利落,勤劳能干,这些都是将来嫁给好人家的资本。然而就在王大姑娘嫁给了开磨坊卖切糕的冯歪嘴子后,一切评价直转风向。说她不守本分,说她不像个姑娘家,更有甚者凭空杜撰出来故事,败坏姑娘的名声,她俨然成了众矢之的。

究其原因,就是王大姑娘跟了冯歪嘴子,一个本本分分做小买卖的磨官。小城里的大多数人们日子并不见得比他好多少,却是打心眼里瞧不起他。可见人们对于富贵的向往是如此迫切。

王大姑娘夫妇两人的自由结合,更是向禁锢腐化他们的传统思想的宣战,以一敌百的群架是不可能胜利的。他们用最卑劣的行径,比方说,在冯歪嘴子家房檐下偷窥,窃得第二天的谈资。以及用他们最无聊的舌头嚼着小两口的琐碎。

最终王大姑娘如他们所愿,在第二次生产中死去。“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是恩爱的,这也是这本小说中,除了“我”和祖父血浓于水的亲情之外,难得一见的一抹暖色。但是世俗却不给她活路,蒙昧的人们不觉廉耻,用恶*的语言凌迟处死了王大姑娘,表露出的是他们的卑鄙和龌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这里成了最痛心疾首的领悟。

03写在最后

不得不叹服萧红的才华,在平静舒缓的叙述中,把沉痛和悲愤幻化成一个个卑微可怜的小市民形象凸显在纸上,唤醒当时人们对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反思。同时也能看出萧红对于社会,对于历史的深刻认知,这更是一个伟大作家的历史使命。

少年不识愁滋味,读懂已是书中人。

有人说《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她生命的尽头,胜利地完成了一次精神还乡。我深深表示赞同,对于浪迹天涯的游子,故乡是这一生汲取能量的源头,因为有多少恨,就有多少爱。

萧红以生命做笔,塑造了无数个女性的形象,却没有一个过上了顺遂的生活,在那样一个尊严被践踏,人格又极度扭曲的封建社会里,即使接受现代思想影响的萧红,也是难逃命运的捉弄。

“只剩的半本红楼让他人续写,身先死,心不甘,不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