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恶意每个人都有作案动机 [复制链接]

1#

小葵书评

+

东野圭吾:《恶意》

写在前面

哈啰大家好,又到了小葵书评的时间。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本“旧书”。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已经看过或者至少听闻过这本书的大名了。小葵本人非常喜欢这本书,甚至觉得它开辟了推理小说的一个新境界。

那就是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在年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恶意》。当然啦,相比于《恶意》,大部分“东粉”更青睐于那让他蜚声国际的《白夜行》,认为那是“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的完美结合”。

因此,尽管《恶意》在日本首版在先,到引进中国国内时却比《白夜行》晚了几年。

一般推理作品都会围绕着“5W1H”展开。

5W指的是WhoDoneIt谁是凶手,WhenDoneit什么时候下的手,WhereDoneit在哪里作的案,WhatDoneit作案的凶器为何,WhyDoneit杀人的动机是什么;而1H指的是HowDoneIt用了什么奇特的杀人手法。

在大家伙熟悉的《名侦探柯南》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侦探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搞清楚杀人手法,从而揭露凶手的真实身份。

这些故事里,杀人时间和杀人地点基本上都是对的,以客观证据的形式出现。而杀人的动机很多时候只是在故事结尾草草点出,用来对侦探的完美道德观进行升华而已(“沉睡的毛利小五郎”简直是典型……),没有太大的用处。

之所以说小葵觉得《恶意》这本书开辟了推理小说的一个新境界正是因为它把这没什么用的WhyDoneIt写到了极致。

故事脉络很简单。小说开篇以老师男的第一人称口吻从邻居家的猫之死为发端,讲述起推理小说写手作家男在移居加拿大前一天被人杀死在家中的事。

由于遗留在现场的证据非常多,万人迷加贺警官很快就发现凶手是老师男,只是他一直搞不懂老师男的作案动机。老师男对此也是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就像是有什么见不光的隐情似的。

经过详细且深入的调查,加贺警官终于发现,他一直以来坚信必然存在的杀人动机,也许……只不过是源于一点从心底里涌出来,随着日积月累不断变大,最后发展成无法遏制的恶意……

本书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老师男的计划,心机和行为充满了恶意,有如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作家男不求回报的善。可惜这种善并不能唤起老师男的同理心,反而让他的嫉妒与恨意愈加膨胀,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东野圭吾和其他推理作家一样,在创作初期基本上都是以谜题精巧的本格推理为主,从成名作《放学后》到《我杀了他》均是如此。

年首版的《白夜行》算是东野圭吾的转型巨作。从那时起,他开始在精巧的谜题中加入对社会问题的探讨,类似的作品包括《信》,《杀人之门》,《彷徨之刃》,《流星之绊》,《虚无的十字架》等等。

为了完成一部推理小说,作家们都会绞尽脑汁地想出一个或让人意外,或合情合理的动机。东野圭吾也不例外。但是,只要有动机就会杀人吗?还是说发生命案必须要有大家都认可的动机存在呢?在思考这两个问题时,东野圭吾脑海中闪过了创作《恶意》的灵感。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到一个新闻。一位清华的学姐“指控”同校的学弟借擦身而过的机会偷摸她的臀部。幸好“案发现场”有监控,经过调查发现这不过是误会一场。碰到学姐臀部的并非学弟的手,只是他背在身侧的挂包。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

但问题在于这位清华学姐在查明真相之前就已经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要让这位学弟“社死”。

这……难道不是一种恶意吗?现在我们知道学弟是清白的,但若“案发现场”没有监控,或者监控刚好不给力没有拍到关键证据怎么办?

一个人的清白不会因为监控的有无而发生改变,但监控的有无和刻意的恶意操弄却可以让一个人的清白蒙尘。

最后的话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以下链接购买《恶意》享受阅读的乐趣。

如果大家在阅读后有任何心得想分享,欢迎随时给我们留言讨论。这一期的小葵书评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想看更多有趣(真人)书评??

?请长按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