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哈三话四评好剧四张机 [复制链接]

1#
#哈三话四评好剧——四张机#

这是一场由北大考试命题“大学何以存乎?”引发的激辩!三位性格迥异的北大教授面对四份答卷,到底该录用谁?展开了一场治世求学与乱世成仁的探讨。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言辞的野火本身即是力量;发问的声音,永远与问题的答案同等重要。

《四张机》主题曲《知我》

下载自网易云音乐,版权由九人所有

一个命题却引出一连串的讨论。命题的答案是开放式的,没有统一标准。我对这些探讨的话题特别的感兴趣,回来途中与小伙伴们特意就演出过程中探讨的话题进行了梳理:是传承守旧还是创意革新;是关心时*还是专研学问;选材标准是唯才是用还是德才兼备;真与善哪个更为重要;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女性三从四德与平等受教育机会的斗争与解放;古文与白话文的优劣……民国乱世,作为最高学府的教授对于这些话题的探讨,是这个剧最为精彩的部分。既有关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的匹夫有责,也有大学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还有打破传统封建思想追求民主、平等、女性解放的先进理念。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激辩有些即使是放到现在也不失为一场高校辩论会好的题材!更何况是民国时期的北大。也正是这种激辩,将“话”剧的魅力放到了最大!开放性的话题也给到观众更多的思考与探讨,北大清华的标签自然也是普通观众仰望之星空!

这个剧另一个令我肃然起敬的地方,是两位编剧对民国这段历史做的大量细致的研究。据说两位编剧读完了北大库本阅览室和墨尔本图书馆有关民国的书籍,真的是令人敬佩,这份沉淀和积累为这部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位教授的名字也都内藏玄机,古鹤箴、卢泊安、求三野,分别对应辜鸿铭、胡适之、刘半农三位大家,8个人物原型。四位考生的名字也都颇有讲究。求新的罗镜山,尚古的关沥海,家境普通的张久伦都值得大家一探究竟。

真正应了:凡事认真的做极致了必有所收获。“哈三话四评好剧”也将秉持这种踏实进取的精神,让优秀的剧目得到更多的宣传,给爱看剧的小伙伴搭建交流、分享剧的平台,争取更多的福利,组织更多的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观剧氛围。希望也能在小伙伴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喜欢和加入。

几位主演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代表传承守旧派的古鹤箴,少年老成;代表改革创新派的卢泊安,锋芒毕露;还有和平主义茶水派的求三野,和事老。着装、扮相符合时代特征,举止、言行都符合和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三位主演大段的台词(仅卢伯安吃了两处螺丝),毫不逊色刚看完的《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少爷。另外,姨太太马水仙、门卫鲁成、古教授女儿古娴等演员,支线剧情适时的进行补充和搅局也为该剧增色不少。

全剧除了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时也不乏密集的笑点包袱,使观剧不再乏闷。高校教授们原来也爱打牌;PTT协会是怕太太协会缩写;学校办学什么最困难,原来是缺钱;三野与也好、也是、也对“三也”的谐音梗;北大有卢泊安,清华有体育馆……不经意间抖的包袱比简单的尬笑更为高级。特别喜欢背后的主题字幕,既是每一幕的主题又是全剧点题诗文,很棒!宣传页《北京大学日刊》也很有新意。

评论、反馈到处都是褒奖、喝彩声之时,我却想提个建议。全剧以北大考题“大学何以存呼?”展开讨论,讨论的主题很多、涉及的面很广,但在最后应该回归某一个主题,进行点题、呼应、升华。现在感觉前面内容都很好,学生写作文少了最后的总结句。个人以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或求学治世、追求真理皆可,但结合民国当时的时势,前者更为贴切。

当天,上海的舞台剧市场异常火爆,《永不消逝的电波》《尘埃落定》《长恨歌》《陪你倒数》《如果》《烟雾》《音乐剧系男生宿舍》《致爱》《暗恋桃花源》等均在火热上演。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四张机》仍能满座,足见好剧不缺市场!

最后祝《四张机》全国巡演顺利,我们会继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