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十本书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闲时总结了一下从小到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书。不一定是最喜欢的或是印象最深刻的,而是选一些觉得有纪念意义、在心中分量比较重,对我有一定影响的书。列清单时本着每个作家最多一本书入选的原则,最终列出六十多本,觉得不如凑个整,删去了一些因印象恶劣而上榜的,留下五十本都是比较喜欢的。就像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迷宫中的一扇扇窗子,它们为一个小孩子慢慢探索文学、科学、社会投射下一束束光。以下基本按时间顺序说起。因为数量有些多,想说的话就尽量精简了。特此说明,介绍文字的长短与喜爱程度无关——比较脍炙人口的就少说了几句,不代表不热爱。

1.绿山墙的安妮[加拿大]露西·莫德·蒙哥玛利

小孩子的纯粹美好的世界。跟随着文字想象着加拿大农庄生活和美景。三观正,现在回想起来还会有熟悉的温暖之感。

2.哈利波特[英]J.K.罗琳

堪称倒背如流,中文和英文版的书都看过数遍。连提到书中某处细节,作者具体的措辞甚至都能脱口而出。仅仅把它草率地归到奇幻类儿童小说简直罪大恶极。作者构思之精妙,前后伏笔呼应的巧思均很值得推敲。正面的导向也值得肯定,关于友谊和勇气教会我很多东西。从此之后头脑中再也容不下如此瑰丽宏大的世界。总有人推荐我看《指环王》系列,《星球大战》系列,《权力的游戏》系列,但我固执地认为哈利波特之外的此类作品无需再读。

3.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法]碧姬·拉贝

具体内容至今当然记不清了,好像是三四年级时看的。我妈那时为我选书的功力还是值得盛赞的。大概是用风趣的语言跟小孩子谈谈生死、信仰、人权平等之类的话题,那时候全当好玩看的,可能对塑造三观也谈不上有什么作用。“哲学启蒙”听起来很高端,但其实日常生活中思考的很多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哲学吧。上大学后有一阵突然对哲学理论感兴趣,但面对浩如烟海又普遍艰深晦涩的哲学专著望洋兴叹,偃旗息鼓。看来也只能停留在八九岁的“启蒙”阶段了(笑)。

4.丁丁历险记[比利时]埃尔热

唯一入选此书单的漫画系列。至今仍然认为是神作。小时候跟着记者丁丁的脚步游历世界,是令如今的我艳羡的快乐时光。小时候被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搞笑的片段吸引,后来再看时体会到作者一直在传达的反战、和平的理念。那时国际对中国并不包容,作者却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上海半年前开了大陆第一家丁丁的周边商店,毫不犹豫去了那里,发现店员是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接着进来一个目测至少五十岁的人,两人居然就丁丁历险记大谈特谈起来。当即很是感动。丁丁历险记也算是比利时的国宝级作品了,有空要为此去趟比利时。

5.希利尔讲世界史、世界地理、艺术史[美]维吉尔·M·希利尔

是我这三个方面的启蒙了。依稀记得作者好像是美国小学教师,想给孩子们一些通俗易懂又有趣的人文启蒙读物。我觉得他很成功。六年级时读到,引起我对历史、地理(当然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实在没法让人感兴趣,至少对我个人而言如此)和艺术的巨大兴趣,只可惜后来初中就打定了主意学理科,于是历史地理胡学一气,事到如今发现自己地理历史知识约等于零,或许还不及六年级的自己。

6.飞鸟集[印度]泰戈尔

六年级时读泰戈尔《飞鸟集》和《新月集》,买的是中英对照,实际上英文中古英语用词较多,那时词汇量当然也不足以全部看懂,英文算是弃置了,而中文翻译其实也乏善可陈。那时倒觉得这样不连贯的小诗别具韵味(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强行文艺)。自那以后与泰戈尔再无交集。前几天读到几篇关于他的文学评论,不禁汗颜——“平心而论,读泰戈尔的诗,不去研究他背后的哲学、宗教和社会文化思想,不去研究他创作时的西方殖民化背景,以及东西方相互审视的视角,只会觉得他清新乏味。在中国,对他的两种极端化误读倾向始终存在:一种是清新化、经典化的误读,另一种是针对清新化解读而产生的鄙夷和忧愤。如今的情形,和九十年前相比,大抵相似。”(《泰戈尔、冯唐与中产阶级的想象力边界》,李晖,北京大学英语系翻译研究博士)无论如何也算是首次接触世界级文学大师、诺奖得主的作品,值得纪念。

7.朝花夕拾鲁迅

初一时太喜欢鲁迅作品里的冷峻感,但他写到童年时流露出的怀恋和温情也同样让人动容。那时读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居然十分狂妄地频频企图模仿那篇中结尾独词成段(“活该。”)的写法。或许最近该读读他的杂文了。永远目光如炬的人。我上高三时出自他的《热风》的一段话突然在网上流行起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虽然对没有读过他的书就随意引述的做法颇有微词,但当时还是很受这段话鼓舞,简直像高考座右铭一样(笑)。

8.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英]卡佳坦·波斯基特

好吧,画风突变。我从初一开始疯狂迷恋数学,可惜好景不长,到高中这种奇妙的感情就烟消云散了。当时买来这套还挺有名气的书看。虽然看似不正经,像是给小孩子的简单科普,实际上里面的内容还挺有难度的。即使非常有趣,后来我还是被整得头晕脑胀没有全部看完。但不可否认真的是走心的好书。

9.无人生还[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凡是有些阅读量的人,说没看过侦探推理类小说我都不信。比起塑造了福尔摩斯的柯南道尔我似乎还是更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这位英国女士能写出那么多错综复杂却又自圆其说的故事,我太好奇了。她的《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和《ABC谋杀案》都堪称杰作,但实在要选一本还是最先读到的《无人生还》吧。初中时喜欢她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网购书如果要凑到一定钱数好免运费,我会果断随便从她的作品里挑几本。根本不用担心随便选的会不好看。

10.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马

初二时读的,篇幅真的长,但情节优秀至极。这种复仇题材读起来也非常过瘾。具体情节其实记不清了,确实应该有空重读,但真的太长了,崩溃。初中有一阵子真的有点抗拒所谓“世界名著”,认为普遍说教性太强,情节老套,当时的欧美社会与我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经历又太有距离感。这类问题在这本里完全不存在。算是我读过的“名著”中(排除《绿山墙的安妮》这样偏儿童文学的作品)最喜欢的一本。

11.城南旧事林海音

老北京风物志和众生相,孩童的视角看似不谙世事,却最易引起对苦难苍生的悲悯。实在太喜欢了。

12.呼兰河传萧红

风格同上,另一个北方小乡镇的“传记”。为此非常崇拜萧红。

13.遥远的野玫瑰村[日]安房直子

初中时很喜欢安房直子的童话,可能是我读过最温暖的一个个故事了。尤其是在冬天读,就像小火炉一样令人安心。等我日语学得能读书了一定读读原版。

14.圣诞忆旧集[美]杜鲁门·卡坡蒂

舒服的叙事和抒情,据说是西方很喜欢圣诞节互赠的小书。依然是回忆童年的琐事,依然是冬日的小火炉一样的作品。作者还写过著名的《蒂凡尼的早餐》,但我没有看。就让他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那个和老奶奶做蛋糕、看圣诞树的小男孩吧。英文措辞优美。(优美的结果是很难读懂,唉。)

15.绿毛水怪王小波

王小波的文笔独树一帜,我太喜欢。这本传说中是适合孩子阅读的。的确是简单又有余味的故事。“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的路灯呢?”“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这是我见过最浪漫的比喻对话。

16.苏菲的世界[挪威]乔斯坦·贾德

主要面向青少年的哲学启蒙读物,我在大学之前曾经不下三次尝试读下去,都半途而废。大学读了英文版,发现其实是把西方哲学各个流派泛泛地全部讲了一遍。但把对哲学的介绍穿插在小说故事里还是挺新颖的形式。按理说应该再小一些的时候读的。大学再读这种“启蒙”,感觉有些浪费。

17.嫌疑人x的献身[日]东野圭吾

我初中时,东野圭吾不知怎的就霸占了中国各大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但我到高一才读过他的一些书。也就看了看最著名的几本,《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和这本之中显然最喜欢这本。白夜行揭露的人性丑恶和人间黑暗压得人喘不过气,《解忧杂货店》带一些奇幻的元素又莫名很鸡汤,感觉不伦不类。毕竟是涉及犯罪,这一本自然也会有黑暗和丑恶,但构思还是非常之妙。

18.北京折叠郝景芳

郝景芳一举夺得雨果奖的中篇作品,严格意义上不算是书,但它是我唯一读过且有幸能读懂、喜欢的科幻。总是看不懂科幻,不论是书还是电影,觉得脑子跟不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设定和世界观架构。但高中得知获奖喜讯,斗胆找来读完,酣畅淋漓。希望中国科幻越来越好。(其实刘慈欣应该已经超神了,可惜我并不觉得我能看懂,所以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书。)

19.目送龙应台

把亲情看得重的人本身同样令人敬重。老少皆宜。

20.百年孤独[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小学四年级时误打误撞读这本,整个人云里雾里。高二时再读,其实也没有对极易混淆的人名清楚多少,但已大致明白他要表达什么,并被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深深震撼。结尾那种令人咋舌的荒诞感神来之笔。后来陆续读了许多本马尔克斯(马尔克斯和村上春树是我高中阶段读的最多的两位作家),逐渐觉得背景设置太相似单一,都没有这本震撼。

21.活着余华

高中阶段,乃至整个读书经历中最喜欢的中国小说。故事悲惨,读时心仿佛被一只大手攫住。还读过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觉得不及这本。《活着》的电影阵容强大,张艺谋导演,巩俐、葛优主演,每一个演员都相当到位。

22.了不起的盖茨比[美]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高中阶段,乃至整个读书经历中最喜欢的外国小说。整体可概括为,灯红酒绿,最终归于幻灭。除了主线之外,值得咀嚼的点仍然很多。穷苦出身的盖茨比凭着年轻时孤注一掷的努力看似拥有了一切,可他的一切财富、地位和声誉都是为了徒然的爱。震撼的故事。作者菲茨杰拉德英年早逝,他的自身经历也大约如此。故而才有那种洞悉了一切的感觉吧。英文和译文的词藻都极为华美。

23.袭击面包店[日]村上春树

村上作为高中读得最多的作家,不选一本天理难容。但仔细想想,他的小说中实在没有故事本身让我觉得十分出彩的,倒是散文和《袭击面包店》这样的短篇显示出有趣可读之处。村上、王小波和张爱玲是我读过写比喻句最好的三人。

24.月亮和六便士[英]毛姆

只记得大致的故事框架了,但当时看的时候很受触动。主人公那种为了热爱的东西抛下一切的勇气和魄力令人敬佩。大学又接连读了很多本毛姆,略有失望地发现写那种本身功成名就,突然脑子一热抛下一切去追求热爱的不靠谱的理想的人似乎是他的固定模式。

25.围城钱钟书

没有读懂这个故事到底想说什么,但可以感受到是很强大的作品。文笔犀利,佳句连连。可能得年纪再大些才能明白些什么吧(笑)。

26.雷雨曹禺

以小见大的故事,结构紧凑,矛盾冲突激烈,优秀的剧本。

27.家春秋巴金

其实故事内核和《雷雨》有些相像,但毕竟是洋洋洒洒的长篇三部曲,所以略显拖沓。女性角色普遍优柔寡断,为数不多几个敢为自己命运抗争一下的都下场悲惨。有几个男性角色挺鼓舞人心的。(哈哈,高三读什么都强行鼓舞自己)

28.人间草木汪曾祺

特别喜欢汪曾祺娓娓道来的散文。写吃,写风景见闻,从来不会无聊。是第一次认真看中国现代散文。

29.麦田里的守望者[美]J.D.塞林格

高二时在学校图书馆借的英文版读。因为是以一个“坏孩子”的口吻,所以放眼望去粗俗之言不少,但读英文没有那么强烈的不适感。总之我觉得写得很真实,能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并且在看到自己的小妹妹在雨里骑旋转木马时感到由衷的快乐,其实这才是最善良的人啊。

30.[英]乔治·奥威尔

读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反乌托邦题材作品。联系真实生活去考量其中的一些情节时,为作者的前瞻性和书中描写的社会状态而毛骨悚然。没有深入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只是通读了现象。值得重读的作品。

31.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读的第一本三毛,很向往也很羡慕她的自由洒脱。人生苦短,应该多去看看自己向往的风景。只可惜如此这般的自由可望不可及。

32.海子诗集海子

无须多言,我最喜欢的现代诗人。依旧是钟爱自由的气息,钟爱诚恳热烈的表达。很多句子是我艰难的日子里的精神指导。

33.我们仨杨绛

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眼看着所爱之人先于自己离去。回忆相互提携走过柴米油盐的那些日子,感人至深。

34.庄子

唯一入选的传统作品。不喜欢说教性过强的《论语》之类,《庄子》的自由和开阔境界令人心向往之。对它尤其有感情的另一个原因是我高中在学校图书馆借的最后一本书便是《傅佩荣译解庄子》。当时借来读,碰到有趣的段落和同桌一起分享,两人一块为庄子在路旁走着,发现路边有一个骷髅头就枕在上面睡起觉来这种片段开怀大笑,同时自己还在心里赞叹着那些境界宏大的用典和意象。逍遥游鲲鹏的阔大,任公子的潇洒,“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句子都太惊艳。人生目标之一,活成庄子的境界。

35.我与地坛史铁生

基调沉重,但文笔极好。今年五月去北京专程去地坛公园看看,用相机拍下天空中掠过的飞鸟。鸟儿换了一茬又一茬,地坛公园依旧静谧。只是当时用心体会它的一草一木的青年已不再。

36.夜莺与玫瑰[英]王尔德

王尔德才华横溢。《快乐王子》《巨人的花园》两则童话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后来重读更觉意味深远。虽说是童话集,个人觉得更适合稍大一些看。高二时还读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也非常厉害。

37.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

高三暑假一连读了四五本木心。他为大众所知多是因为那首《从前慢》,但个人更喜欢他那些诙谐俏皮又极富哲思的俳句。木心在美术方面也颇具成就。因为木心美术馆的存在而很想去乌镇玩一趟。

(读木心的时候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来那些不知所云又觉得很有意思的俳句。嘿嘿)

38.倾城之恋张爱玲

爱玲的文笔几乎无人可以匹敌了吧。也是把人心的阴暗面翻出来展示的感觉,故而读来不会感到愉快,却依然震撼。可能和《围城》一样,由于涉世未深(笑)不能很读透其中的含义,但不妨碍在我心目中封神。

39.乡土中国费孝通

读过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社会的作品。中英文各读了一遍,感觉我们这个年龄的学生若不是有在农村长住的经历,恐怕难以对其中的内容有所体会。我读时联系我奶奶家的情况,一次次惊觉作者对乡土社会竟有如此一针见血的理解。

40.枪炮、病菌与钢铁[美]贾雷德·戴蒙德

人类文明史启蒙。读的英文,稍微有点陷于字里行间,忙于去查不认识的词的意思,但书中审视人类发展历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还是很有启发。对于诸如欧洲为什么在全世界后来居上、中国在明清的衰落、疾病传播历史等等问题的解释发人深省,而且并不枯燥。

41.活着本来单纯丰子恺

丰子恺的家常小短文,配以他老人家风趣又不失神韵的简笔插图,让人感到生活的简单和美好。

42.去年天气旧亭台叶广芩

叶广芩的上世纪老北京人物志,也是悲伤、令人唏嘘的故事。命运在那个时代风雨飘摇的小人物总能引起我的感慨。

43.江城[美]彼得·海斯勒

一个美国人几十年前来四川涪陵当教师的所见所闻。我们自己当局者迷,外国友人作为旁观者,不一定清,但确实是新奇的视角。看看外国人眼中的几十年前的中国,很有趣,也会思考很多。同类外国人写中国的纪实作品还读过《鱼翅与花椒》和《长乐路》,分别写四川和上海。都读的是英文,这样不会有删节的问题,可以读到全文。

44.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林语堂最著名的《京华烟云》和《苏东坡传》没有读过。这本也是本来就是英语写成,于是读的英语,作者的遣词造句功夫非常厉害,文字流畅一气呵成,和母语者没有分别。分析中国国民的特点并剖析历史根源,挺有深度。

45.设计心理学[美]唐纳德·A·诺曼

此领域的著名作品,能启发人对日常生活中本来见怪不怪的设计产生深层次的审视和思考,并由此发现原来我们使用的物品还有那么多不合理之处,还有那么大的可以优化的空间。

46.设计中的设计[日]原研哉

设计是我最感兴趣并想从事的领域,但此方面的书读的尚不多。这本的作者是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书中很好地展示了日本对设计的极简的追求,也罗列了很多绝妙的设计。不抱着学习专业知识的态度,单是见识一下这些神奇的设计开开眼界也觉得很有趣。

47.儿童文学

虽然是杂志,但还是想选到这个书单里。小时候一天能开三遍家里的邮箱,就为了看订的《儿童文学》有没有新的一期送到。其中童话、散文和小说都选得很好,有些签约作者单独出版的丛书也很精彩。那时还用信封寄自己手写的故事投稿过多次,自然都是杳无音信。但还是很爱《儿童文学》,当时给了我阅读和写作双重极大动力。

48.知堂谈吃周作人

周作人的作品。可能是因为是绍兴人,作者对南方饮食评价甚高。文笔舒服流畅。读这些专写吃的文章的好处在于,会让人愿意郑重对待一日三餐,认真生活。

49.从一到无穷大[美]G.伽莫夫

不久前刚读完,遗憾没能更早看到。感觉初中读最佳,虽然里面涉及的相对论和拓扑学内容现在看还是绞尽脑汁。但无论怎样作者能把数理化生各个领域的重大发现有逻辑地组织在一起,写成这样一本生动活泼的科普作品,实在已经值得盛赞。

50.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李娟流传最广的作品应该都是题名中带有“阿勒泰”的。她的书我看过多本,这本格外喜欢。虽然内容比起《阿勒泰的角落》琐碎一些,但基调更沉重(我似乎总喜欢基调沉重的书),写对于离别、对于亲人逝去、对于生活中失去又无力挽回的事物的怅然。

书单至此为止。感谢现代科技,每年都可以替我总结出一年中读了哪些书,甚至分析我的读书偏好,归纳出我的“读书标签”。然而在更小的时候读了哪些书,还有如今读书的具体体会,都还是只有自己知道。因此时不时整理记录依旧有其必要。

(快乐读书的一年又一年。)

希望日后认真读每一本书,在每本书中遇见更好的世界。

慵懒的夏日陷在沙发里读书曾是我最喜欢的事

抓紧暑假一起开心地看书吧!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