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东野圭吾因为它红遍世界。随之而来的是这部小说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共三个版本。版本间有些不同,然而每一部都保留着原版小说里那种氛围,那种寂静夜晚的感觉。一个在闪耀着的白光里行走的灵,一个在夜里行走的魂,这样的一对灵魂却永远也不能相见,不能在一起。因为他们早已丢了自己。
《白夜行》的故事似乎也简单,这是一个你开篇很快就知道了凶手是谁的故事,然而没有证据。男孩丧夫,女孩丧母,这便是故事的开端。十几年过去,女孩成为了上流社会的有钱人,男孩隐名埋姓十几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孩,为了曾经的情愫或者仅仅是为了赎罪。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因为爱情如果是这样显得太沉重。这也不是一个赎罪的故事,因为赎罪不需要这么多人的生命。这是很难找到线索的犯罪连环案,因为每一次案件的发生都是那么小心谨慎。他们,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就像一个人和她的影子,只有在夜里才能相伴。
爱情本来该有的样子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只能看见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将所有人踩在脚下的残忍,然而这里的恶人又让我们恨不起来,因为他本身似乎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承受了罪恶,承受着负罪感,他自己已经将生命里所有的光用尽,他已经不想再活在阳光下,他可能早已不再想要活着。
我一次次地感慨为何东野圭吾的笔下有这么的罪恶发生?联想起小说中所描写的时代,那正是七十年代,当战后日本经历了复苏后经济快速发展,一切都在变好之时,在年,受中东战争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上涨,出口不利,而日本社会环境污染、疾病泛滥,整个社会一片萧条。此时很多人的信仰破灭,一时间不知何去何从。我们来看看小说中所描述的道德危机。
价值取向出现问题,道德沦丧害了下一代
经济衰败,人民生计艰难,那么为了生存,或者为了找到生活的目标,很多人开始了另类的寻找。当道德底线不再有,当一切丑恶不必遮掩,道德便沦丧了。
悲剧的根源,或许还是因为穷,从穷人西本文代开始,丧夫后她独自抚养女儿雪穗,然而她并不是令人感动的吃苦耐劳母亲形象。她自己已经沦为金钱的奴隶,为了钱财可以出卖自己,甚至出卖女儿。
如果说贫穷可以让人泯灭人性,那么富有不应该成为行恶的资本。
已婚、有子,有产业的桐原洋介性取向出现了问题,他有恋童癖。这也成为小说悲剧的另一个根源。当一个人没有了精神追求之时,癖好也变得怪异,道德早已被踩在脚底。
于是便有了雪穗和亮司一生悲剧的根源,一切罪恶之根。是成年人的道德沦丧毁了他们的子女,而他们所想象不到是,他们所造成的恶就像噩梦一般,将永远伴随着雪穗和亮司。恶结出了恶之果,这扩大的恶再也没有救赎的余地。
童年缺失的爱,寻觅一生而不得
亮司小时候的家,父亲有变态的喜好,母亲与人偷情。而他似乎成了碍眼的存在,无从感觉被爱,更不知道幸福的味道。
雪穗的母亲早已丧失了尊严,没有了底线,她出卖的不只是女儿,更将母女间的情分一同变卖了。雪穗小小的年纪便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谋划。她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她用阴谋和手段换来的生活,看起来足够高贵,然而她早已失去了体会幸福的味蕾。
他们同为童年缺爱的孩子,而成年后他们更不明白也不知道如何去成全爱,选择爱。雪穗的两次婚姻,只不过是她走向自己目标的棋子。桐原身边不乏女人,然而永远都不会有爱情,甚至他已经失去了各种感情。
而他们一生在追求的东西,到底是爱情,还是成就,其实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晓。
结语
当亮司选择自杀而亡时,他心中或许是幸福的,因为终于可以结束这暗夜里行走的魂灵。这个悲剧的故事从此结束,而无数人的心中却会永远记着东野圭吾写下的这个最悲伤的故事。
而你如果想见证东野圭吾的巧妙构思,想体会一下这本书拿起放不下,看完之后挥之不去萦绕心头的复杂感觉,一定要读一下《白夜行》的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