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熙攘人群里读完lt罗生门gt [复制链接]

1#

终于开始了第一篇书评,或者说是读后感更好一点。重新捡起初中写读后感那种感觉来记录一下,这本我意想不到会看,并且读完的《罗生门》。

关于日本作家我了解的不多,有的仅是大学期间读东野圭吾的一些悬疑小说,文学性是不管的,只为了看的好玩儿,尤其是跟众姐妹,一起分享。还记得看《白夜行》这部电影时,除了热闹,就是热闹。倘若你问我具体情节,故事内容,我是完全不记得的。所以,也不知道看个什么劲儿。芥川龙之介,之前所听闻,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趣的很,还有的是他的作品在日本影响很深远。

《罗生门》这本书,是实验写作课老师推荐的,这门课很颠覆传统文学,我很喜欢,所以也积极响应号召借来看。看第一篇,实在是读不下去,感觉像是小时候读的伊索寓言,现在我长大了,故而觉得很无聊。放了很多天也没去再看一眼,眼看着还书期将至,打算去还了。机缘巧合有了第二次看,因为坐船去上课,闲极无聊,拿出来翻到后面几篇看,开始逐渐被吸引,于是有空就看,地铁上看,船上看,课间看......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嚼槟榔,越嚼越香,但第一口总是难以下咽的。这次看书还是,没有太记得故事内容,或者说故事内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给我的那种感觉,我可以描述,很难描述,却很吸引。

很折服于芥川龙之介的细节描述上,能把一些很简单的故事,描述的极为生动,同时,还有那颠覆传统的想象力。说他是先锋作家应该丝毫不为过。也终于有点理解好作品跟一般作品的区别,因为我老是不会鉴别,总感觉大家写的跟大家一样好,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有那么点感觉,看一些别的文章,虽然细节故事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完美精致,但总是少了些什么的,少了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写作风格,运用语言的能力已经算是足够好了,可是却生硬,拼凑,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全篇都是亮点就失去亮点,太完美完整反而没有意思,很多东西,当然是记不住的。缺少更深层次的含义,让人一眼就把全篇文章看到底,这么浅显,恐怕也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去了解了!

在前天,我一个人坐在海边的长椅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鼓作气看完剩下的,蜷缩在椅子上,什么也顾不上,眼里心里只有我的书,想跟着六点的路灯一起,它亮起,我结束。结果事与愿违,我竟赶在它亮起之前读完,看完了之后,心里暖暖的,不知是一种什么感情,既感动又自豪。

记忆最深的,是他的一句“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莱尔。”好巧不巧,不知什么时候借的《恶之花》正是波特莱尔的代表作。本来也打算还,但既然芥川推荐了,那就也认真的读一下吧!

读完波特莱尔,下一个,想看夏目漱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