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恶意读完恶意,才算真正了解东野圭吾
TUhjnbcbe - 2024/2/16 17:26: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4429412.html

从某个时期起,推理小说界开始重视动机。作家纷纷绞尽脑汁试图想出令人意外的动机。这种情形至今也没有太大变化。但只要有动机就会命案吗?一旦发生命案,一定存在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动机吗?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想出了《恶意》。

——东野圭吾

1

我一直觉得,读完《恶意》,才算是真正认识了东野圭吾!从《解忧杂货店》到《白夜行》,东野圭吾总能给我无尽的惊喜,这或许就是他文字的魅力所在。从他的文字中,你可以看到至真至情,也可以看到人性最大的恶性。那些不为人在意的细节,在他的手里总能放大给人们呈现出无尽的惊喜和更多的寒心,他总是能将人类埋藏得最深最不易发现的伪善和邪恶暴露在阳光之下,然后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反转又出乎人意料的迷局。

《恶意》这本书讲的是畅销书作家出国前夜在家中被杀,凶手也很快落网,并且对罪行供认不讳……小说一开始,案件便告侦结。在彻查被害人与凶手的过去之后,加贺警官面对看似平淡无奇的案件,却感到如坠万丈深渊一般无边的寒意。

《恶意》是东野圭吾挑战推理小说写作极限的杰作,除了受到读者、评论界广泛好评外,这本书还被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这两部作品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为爱粉身碎骨,《恶意》却因恨万劫不复。

2

很多时候,对于别人拥有自己想拥有却没有拥有的东西,我往往会用羡慕嫉妒恨来调侃。一个人的恨,到底可以到达何种程度?未曾看过此书,我还永远都只能将想象留在表面。也是看过这本书后,开始了解恨可以如此立体。从某一个时刻开始,你就处心积虑地开始算计一个人,一个甚至曾经向你表露善意、多次向你伸出援手、并不嫌旧恶与你重拾友谊的人,然而你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让他从此消失,而是让他死后还要身败名裂不得流芳。

借用来自《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些话语,大概如此“中国古代惯例是不仅要将一个人搞死,还要把他搞臭了才能算了事”。也许深受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深刻的亚洲各地,都深深明白,一个人死了固然是消失在这个星球上了。但倘若他仍旧声名在外,那就可谓“躯体虽亡,但精神长存”。所以对于那些深恶痛绝的人,就必须做到即让他身死,也让他名裂,这样才能使一个人真真切切地消失,不复存在。

因此,对于杀人罪行被发现也毫不在意,因为这是你的计划中事,所以不惊慌不逃避也绝不交代警察未曾发现的任何事,只是等,等待他们的查证,因为只有越是深刻的查证才会让警察越是泥足深陷,深深地卷入你早已布置好的迷局当中。倘若成功了,受害者只是一个活该如此的受害者。而你,加害者只是一个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加害者,而你即便获罪、即便入狱,受同情的永远是你,所有的荣耀都将属于你。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名声荣誉都将手到擒来。

3

倘若只是一个正常人,这种深藏不露的恶意,兴许还是人之常情,因为来日方长。杀人罪——更何况是这样的无可奈何的杀人罪——判刑并不会很长,重见天日重获自由只是时间的问题。然而,书中的加害者居然是一位弭患癌症数年并在数月前旧症复发的濒死之人,他居然还能一步一步地计划安排,决意要利用他弥留人间之日,用深藏已久的恶意将善良的灵*先一步打入地狱,且使其永世不得超生。

中国有句由来已久的话叫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每个人似乎都相信那些将死之人,即便过去是如何的大凶大恶事到如今也必定能做善事出善言。然而东野桑在此向世人宣告,有一种恶意即便是弥留之人,只要根植在心,也难以向善,只有不死的执着与残存的恶念,至死方休。

《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以及《圣女的救济》里的罪恶都是因爱而生、为爱而作,然而《恶意》此处漫布着的只有深藏、浓稠的恨,所有的一切只为为了掩饰过去的恶行以及往日的私欲。

—END—

作者:Ali童鞋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恶意读完恶意,才算真正了解东野圭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