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万圣节与我国传统鬼魅文化的异同有哪些
TUhjnbcbe - 2024/6/7 20:17:00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s://m.39.net/disease/a_6108180.html

万圣节,西方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日期是每年公历的11月1日。

而比起万圣节,10月31日的万圣节前夜,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

也就是今晚。

TRICKORTREAT

在这一晚,人们纷纷装扮成各式各样的鬼怪精灵。

夜幕降临后,孩童们会提着小篮子或者南瓜灯,口中念着“不给糖就捣蛋”的“咒语”,挨家挨户去敲门,向屋主们索要糖果。

在这一天,房子里的大人们都会“慷慨解囊”地给这些小孩儿糖果。

因为在他们的传说里,这一夜真正的“鬼”会混迹在这些敲门的小孩子队伍中。

用糖果送走“小捣蛋鬼”们,可以免遭“鬼”的报复,以保平安。

沿门唱经

这一形式,让我想到了,咱们中国傩仪中的“沿门逐疫”或“沿门唱经”的“舞傩”仪式。

“傩”大家应该不陌生了,之前的文章里,我曾多次提到过我国古代的“舞傩”仪式。

它算是古早的“cosplay”,人们戴着狰狞的面具,穿着诡异的服饰,口中念着奇怪的咒语,跳着魔幻的程式舞蹈。

通过这种方式,以求平安健康。

中国傩仪

在我国,“傩仪”有着悠久的历史。

上古时期,先民们分别在春、秋、冬三季举行傩仪活动,春傩为“国傩”,秋傩为“天子傩”,而冬傩则是参与人数广、影响深远的“大傩”也就是“乡人傩”。

《礼记·月令》

在《礼记·月令》中,对于这三个时空形态的“傩仪”均有记载:

“季春之月....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仲秋之月...天子乃难,以达秋气。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文献中记载的“难”通“傩”,也就是指的傩戏。

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文化起源的“核心”,而“万圣节”的核心是“鬼”。一说到“鬼”,人们总是怀着难以名状、错综复杂的感情。

“鬼”就目前在咱们的科学研究,它应该是一种观念产物,是人类靠着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幻体。

之所以会诞生“鬼”这一观念,和先民们的原始崇拜有着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因为篇幅有限,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后续我会专门写一篇关于“鬼”的文章,这里咱们就不再详细描述了。)

不同的鬼文化

关于“鬼”,人们是一种畏大于敬但又合二为一的复杂状态。

因为对“鬼”的这种情感状态,许多国家专门设立了“鬼节”,比如:

《寻梦环游记》里面的墨西哥亡灵节,泰国的鬼节,英语国家的万圣节,日本的盂兰节,中国的清明节、三元节、寒衣节等等。

《礼记·祭义》

关于鬼,中国人的定义是这样的。

在《礼记·祭义》里记载: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在先民心目中,鬼与人关系密切,是人死之后所变之物。

汉字里以“鬼”为部首偏旁的,几乎都跟鬼神、迷信有关。

中国的鬼,广义上来看,指代以妖、精、怪、魅为代表的万物之灵,狭义是指人死亡之后所化的精神幻体。

也因为,中国人对于“鬼”的理解。

所以,中国的鬼节,几乎都以祭祀祖先、超度亡魂为主要内容,显得格外虔诚、恭敬、严肃、庄重、静穆。

并且有非常缜密的规矩,和诸多严苛的禁忌,节日的总体氛围相对压抑。

而万圣节的节气氛围则与我国的鬼节气氛恰恰相反。

整个节日欢快活泼、喜庆热闹的,百无禁忌且疯狂。

人们在这一天,扮演成各式各样的鬼怪,“百鬼夜行”。

民族文化多样性

通过这一点,咱们就可以看出中西鬼节文化,差异明显。

但是,这也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咱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应被同化,应该坚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彰显了各自的民俗特色、文化性格和民族精神。

我们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但也不用一味地抗拒西方文化。

文化是多样的,咱们只需要辩证地去对待和接收即可。

《礼记》

据传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

该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

查阅更多古籍,美斯齐在线书库即可查阅。

文案

猫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

猫她(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圣节与我国传统鬼魅文化的异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