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呼延在后
图|来自网络
篇首导读:网络报道,近日深圳一女子长时间玩手机引发眼部疾病。
医生介绍,女子熬夜玩手机,“几乎玩了一整夜”,第二天醒来时还继续玩,没一会儿左眼突然什么都看不到。
经检验,医生发现女子视网膜前有一大片出血遮挡。
经过治疗女子视力已恢复。
此前不久,网络也报道过陕西西安一男子常熄灯后玩手机,导致眼睛短暂失明,后确诊为眼卒中,即眼中风。
医生称长时间玩手机是诱因,严重可致盲,而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每月能接诊将近20例病人。
医生提醒,不要关灯玩手机。
1/1多少人在黑夜里寻找光明
笔者在此并无意写一篇众所周知老生常谈的健康医学科普文,注重健康、保护视力、珍爱生命的科学正确性毋庸置疑,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今天想谈的,是当代年轻人普遍遭遇的一种无奈的社会现实和行为选择——多少人不得不在黑夜里寻找光明。
有一句话这样说到:“熬夜是因为对今天的留念,迟迟不愿结束。”
也有一句话,“熬夜是年轻人对于白天无聊沉闷生活的叛逆。”
其实也都对,也都很现实。留念黑夜,不仅是对今天的不舍,也是对白天并不属于自己的时间的一种补足。
很多人活到几十岁,究竟是度过了几十年,还是同样的一天重复了上万遍。
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卓越人生的求索,对于未来未知的探索,对于责任期望的坚守,越来越将很多人生命中灵魂与身体的自由占比无限压缩,我们以付出自己生命中的能力与自由来在社会中换取当前现实生活中更亟须的东西。
小孩子总渴望快些长大,总以为等长大了,就可以脱离父母的控制、老师的控制、考学的控制,诸如此类被动而不由自己掌控的不自由;
殊不知当真正长大成人时,反倒开始怀念那敢爱敢恨、爱哭爱笑的幼稚童年,成年人的世界,的确相对挣脱了那些童年少年时束缚身体的被动的不自由,可是现实生活的压力以及与成长一起随之而来的责任,让多少成年人无奈又别无选择地深陷更加束缚身心的那些主动的不自由。
白天的时间与生命貌似不属于自己,始于照常既定的闹钟,流逝在漫长拥挤的通勤上,消耗在无聊沉闷的8小时甚至更长的上班时间里。
是的,这些时间貌似更属于工作甚至上司老板。
而这些不属于自己的时间,却占据了自己一天清醒中的绝大部分。
而这些占据一天清醒中绝大部分不属于自己的时间,又占据了多少成年人生命中的绝大部分。
“祝愿成年人能够满怀热情与兴趣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这真是一个极其美好又天真的愿望。
相信多多少少总是能够会在工作中找到那一丝热情,寻得那一缕光。但可惜得的是,大多数人工作上班的大部分时间,更多充斥弥漫着的总是沉闷无聊的灰暗与机械琐碎的紧张。
但是为了生活,为了职业,为了责任,我们愿意承受无聊,我们能够忍受琐碎,我们不得不接受身心的不自由,我们无奈去掩藏心中其他方向隐隐闪烁着的热情与兴趣的光。
《白夜行》中这样写到: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让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是的,随着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发展,让更多人得以在小小的屏幕前、在沉闷的灰暗轻松高效里看到更大世界的那一束光。
更为确切的是集成半导体以高频发出的那一束蓝光,让多少沉静在日常无聊琐碎中的人们,心头与眼前一亮。
正是如此,催生了多少在白天以时间、自由换取财富的年轻人,选择用牺牲睡眠来无限拖长这本为时不长但毕竟独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在黑夜里寻找心中向往自由与更大更广阔世界的光明。
在此笔者绝不为有损身体、伤害视力、存在巨大健康隐患的熬夜、关灯玩手机洗白,也承认互联网中的确充斥泛滥着无数的快餐文化、吸引眼球、泛娱乐化的反智内容。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看似“没营养、纯搞怪、撒鸡汤、画大饼、图享乐”的浅薄内容,的确成为了多少将身心困于狭小生活区域的工薪阶层、城市白领们结束白天无奈将热情活力情绪耐心消耗后心灵的安慰剂与柔顺剂。
以何种方式生活不是任何人的宿命,而是一种选择;
追寻光明或许是人的本能,而在黑夜里寻找光明,或许也是很多人无奈现实之下的选择吧。
正确归正确,选择归选择。
正如美国最权威的心肺外科医疗团队当中,也有一部分成员吸烟一样,很多人生决定与行为判断,不在于正确与否,更多的是在于个人愿意承担代价之下所作出的选择。
基于对健康的珍爱与负责,自然鼓励并呼吁大家减少熬夜、关灯玩手机的时长,爱护视力、爱惜身体;
基于对于自由与光明的执着追求,只希望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能够为当代成年人提供更无害更健康的娱乐消遣与舒缓身心的方式吧。
希望让选择的代价越来越小,而不是因忌惮代价而拒绝做出自己的选择。
现实的人生身处人生的现实当中,笔者姑且还是只能在此天真幼稚地祝愿世人: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文章内容皆来自笔者个人生活见闻体悟及业余观点,欢迎交流讨论,切勿视作权威专业解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