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祁同伟可惜了人物变化的背后,是周梅森对人
TUhjnbcbe - 2024/7/14 23:12:00

“冷峻荒芜中,不也孕育着人间的希望吗?”——《人民的名义》原著中最后一句话

正义之光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作者周梅森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了写好这部现实主义题材力作,潜心八年,六易其稿。剧情虽已结局,但它揭露的现实、引发的思考,还在继续,也让世人看到希望……

祁同伟可以说是周梅森笔下浓墨重彩的反面典型。从汉东大学毕业分配到边远山区,到血战孤鹰岭得到英雄称号,再到校园当众下跪求爱跪出公安厅长,最后,一步一步黑化,在当年的英雄之地孤鹰岭自尽,周梅森不惜笔墨地写完了祁同伟的一生。

《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不甘平凡、想要胜天半子,然而,却成了一个人性严重扭曲,违法乱纪的恶人。在剧中,祁同伟和正义化身侯亮平之间有以下五个情景:

1.接风。侯亮平调任汉东,祁同伟、高小琴为他接风,摆酒欢迎这位学弟,为了调节气氛,祁同伟说到了侯亮平很讨女生喜欢,侯亮平也不依不饶的说到祁同伟的恋爱史,不过祁同伟的恋爱史并不像侯亮平那么风光,为了阻止侯亮平说下去,高小琴提议唱《智斗》,双发互相试探,从一开始就保持着心理上的距离;

2.做客。侯亮平、祁同伟、梁璐来高育良家,祁同伟夸起高育良当年有许多女生们青睐,侯亮平忙说,男生都喜欢梁璐,祁同伟肉麻地说着情话,当侯亮平继续说到侯亮平求婚惊天地泣鬼神的时候,梁璐苦笑了一下,场面一瞬间尴尬。

3.回忆。钟小艾和侯亮平谈起祁同伟,大学毕业后侯亮平去了北京、祁同伟分配到山沟沟;侯亮平一步步高升、祁同伟挨了子弹依然在山沟沟;侯亮平娶了钟小艾、祁同伟却下跪娶了梁璐,换来了公安厅长;钟小艾说祁同伟被迫失去抱负,侯亮平说:“他的理想报复是纸糊的,当时他要是再努力一下就好了。”

4.摊牌。侯亮平怀疑他和山水集团有染,祁同伟摆好鸿门宴,让侯亮平开价,要钱还是要股权,放他一条生路,告诉侯亮平他在山水集团有些股权,那都是因为穷怕了。侯亮平不表态,只是要求唱智斗,外面赵瑞龙的狙击手镜头在聚焦着。

5.对峙。结尾处,侯亮平主动请战,想说服祁同伟认罪伏法,接受审判。两人对峙,越说越激烈,过往云烟浮现眼前,寒门出身的祁同伟,没有射击侯亮平,选择了吞弹自尽。

侯亮平和祁同伟的对比贯穿全书,侯亮平发自内心的看不起他的行径。

“我想要在白天走路。”——《白夜行》

一个农家穷孩子,汉大政法系研究生、学生会主席,学校风云人物,还有一个送他第一双球鞋的女朋友陈阳,本来可以走上同门师兄侯亮平、陈海那样的人生,实现理想抱负。没想到,变成了伪装的魔鬼。

祁同伟可惜了?或者说祁同伟在读者心中的变化,正体现了周梅森笔锋下对人性深刻的洞穿。

接下来,祥子从叙述视角、光圈效应、角色成长三方面来分析周梅森这部作品的魅力。

外视角切入,零视角调动情绪:神秘莫测,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不同的人看,也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传统的叙事视角分为零视角、内视角、外视角。

外视角的叙述者,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故事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它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外视角叙事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魅力。比如,在开篇伊始除他们本人外谁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给丁义珍通风报信,这必然造成悬念和期待。

零视角的叙述者,他就像一个演讲者,“讲解”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他全都知晓,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显得平淡。然而,周梅森这部作品后半部分大多采用零视角,却令人手不释卷,读者预感到冲突,知道起因,却依旧被调动情绪。这不仅是周梅森笔下文字的魅力,更是因为周梅森对人性的洞穿,制造的冲突,看似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对立得如此激烈,让人想赶紧往下看结局是什么。

我们以祁同伟末路,再回孤鹰岭时的心理活动为例。

沙瑞金下令,可以击毙祁同伟,但侯亮平想劝降祁同伟。随后,侯亮平脱下外套缓缓来到小木屋。祁同伟先放出了老人,老人告诉侯亮平祁同伟情绪不稳,唱着儿歌掉眼泪,直言侯亮平就是他最想干掉的。尽管祁同伟这么说,但侯亮平明白孤鹰岭是祁同伟英雄之地,他现在回到这里就证明他良知尚存。侯亮平问祁同伟为啥要谋害陈海,陈家一直对他恩重如山,祁同伟大喊自己没办法,左右自己不过一死。祁同伟让侯亮平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审判自己,所以他也不要逼自己开枪。可侯亮平却说自己不怕死,他也料定祁同伟不会动手,因为如果今天他死了,也算是青史留名了。侯亮平这样的胆气、正气令在观看监控的沙瑞金等人都敬佩。祁同伟回想起这些年所作所为,他贪污腐败,愧对党,愧对人民,就像侯亮平所说,今天他甚至没脸面对曾经救过自己的老人家。他红着眼睛大喊,侯亮平你我恩怨两情,陈海的命我会还,但这世上没人能审判我,说完,开枪自尽。

祁同伟和侯亮平对峙时瞬息间的心理,信息量是巨大的:

首先,我们知道祁同伟良心未泯,他知道自己是愧对陈海一家人的;

其次,我们看到了祁同伟内心的变化,他痛恨侯亮平,自认为要不是侯亮平的出现自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事,想杀掉他泄愤却又知道于事无补;

再次,祁同伟回想自身的经历,不仅让他的此刻的心理变得合理,更让读者们情绪共鸣;

最后,祁同伟“愧疚当初”“自尽偿命”的想法是符合他当时的形势和心态的。

短短几百字,就把祁同伟为代表的寒门出生,一步步“蜕变”为没底线没良知的腐败分子精准、合理地呈现给读者,让人觉得祁同伟罪有应得,同时还感到一丝无奈、可惜,而不是单纯地气愤,反而更想探寻为何会出现这种冲突、如何解决等。

作者周梅森用外视角,呈现了祁同伟为何再回孤鹰岭,为何没干掉侯亮平的心理。利用零视角,由祁同伟回忆自己这些年所作所为,调动了读者更多的情绪。

光圈效应:心理印象,产生多面的看法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特点。

《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十恶不赦、冷血无情的吗?

并不是。

我们以“一跪”为时间节点,探寻祁同伟人物发生巨大转变的背后。

“一跪”前,祁同伟虽是农家出身,但品学兼优,是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深得老师高育良的厚爱。他有着自己的信念,梁璐追他三年也坚持深爱着梁璐,觉得凭自己能力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因此,在被强权干扰,分配到山沟沟的时候,他依旧坚持这自己的信仰,试图用自己的奋斗,和命运对抗、斗争,主动调往缉毒队,身中三枪,获得缉毒英雄称号。但是,祁同伟没想到,自己的奋力抗争,始终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前途无望,想要胜天半子的祁同伟下跪了,这“一跪”将自己的信念彻底抛弃。

他放下了自尊,选择了妥协,祁同伟的命运在此刻就注定了,得到了想要的,却也必然要付出代价。

“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断头王后》中写道。

“一跪”之后,祁同伟几年一升,官至厅长,但是也完全变了。

书中侯亮平曾说:“祁同伟是于连式的人物,为了出人头地不顾一切,为了保住得之不易的名誉、地位、权力、財富,同样会不顾一切。”

祁同伟把私欲摆在了台面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低声下气给陈岩石挖地、给老领导哭坟;为了利益,他拉高育良下水;暗害不仅仅是同学的陈海。

但许多人反倒觉得这样反面人物的多面性与层次性刻画,更人性化,引人入胜,甚至还觉得可惜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光圈效应,看到“一跪”前的祁同伟是好的,就会在心理上形成印象,觉得整体都是好的。对于祁同伟,我们常常就会像看日晕一样,因为他曾经的闪光而忽视了其现在的阴暗。

所以尽管祁同伟下手狠辣,尽管我们都看到了他自私的一面,尽管他罪有应得,但我们还会去试图理解他的变化、堕落

社会的多面性决定了,人不可能是纯白无瑕或是罪恶滔天。周梅森正是利用了光圈效应,让祁同伟身上兼具多面性,形象更丰满的同时,让读者对他产生强烈兴趣。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塑型的纯熟,和对读者心理的把握。同一个人物,不同角度,产生多面的看法和对待的情绪。

角色成长:圆形人物,多义多变,更真实更深入

祁同伟是典型的反派角色,与侯亮平形成鲜明对比。但祁同伟也是剧中最具深意的反面角色、圆形人物。纯粹的好人或坏人很少,所谓的“好”与“坏”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一次次选择中,改变了之前的人性,一遍遍诠释着“生存还是毁灭”的命题。

“圆形人物”:在《小说面面观》中,作者福斯特把人物划分为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

他认为:“在最纯粹的形式中,他们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而被创造出来;假使超过一种因素,我们的弧线即趋向圆形。”这就成了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其性格往往丰富、复杂,并且随环境变化不断发展。它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分类,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去审视人物,更真实、更深入、更全面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艺术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共鸣。

出身寒门,渴望出头,遭遇不公,攀附豪门,成功上位,贪欲无度,吞弹自尽。祁同伟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段平民逆袭奋斗史。相比其它脸谱化的形象,他的形象让人觉得更真实、更接地气。现实当中有千千万万个“祁同伟”,只不过走得路不同罢了。

一个穷小子,考上大学,当上学生会主席,可以说他意气风发,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只是这一切,从遇到梁璐起,走上一条与常人不同的方向。被严重扭曲的祁同伟认为:“世界上只有权力是万能的,其他的不过是权力的工具。用权力迫害别人也没关系,反正也没人管,大家都这么干。”

感情上,经赵瑞龙介绍认识了高小琴,对于高小琴,祁同伟铁血柔情显露无遗。同样的出身使她们惺惺相惜、相互扶持、同甘共苦。祁同伟抱歉没能给高小琴安定的生活时,高小琴歪着头,甜甜一笑:”我愿意!“在高小琴出逃后危机解除时,祁同伟接机,“她消瘦了许多,让情人看着心疼”;在保护不了高小琴时,祁同伟觉得,“自己掉在一口深深的枯井里,除了巴掌大的天空,周围漆黑一团“;在含泪吻别,高小琴逃跑失败后,祁同伟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周梅森在塑造祁同伟这个人物成长时,不仅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让角色更”圆形“,还把爱情,婚姻,事业……事无巨细地展现给读者。读者看到的不只是丰满逼真的人物形象和感同身受的故事,还能在其中接受情绪洗礼。

坏事做尽,血债血偿,祁同伟是罪有应得的。扮演者许亚军说,祁同伟的一生是“悲怆”的。

结语:

“如果我们的作品不能面对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读者和观众就很难喜欢这样的作品。《人民的名义》这部作品的出现也是政治开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周梅森说。

《人民的名义》实实在在影响着世道人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民网评论说,有些作品可以影响和改变世界。小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创造的人物,在读者心中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周梅森带给我们的,又何止是活生生的人。他对人性的深刻洞穿,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又看到了理想之光。

1
查看完整版本: 祁同伟可惜了人物变化的背后,是周梅森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