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念头开始,把一粒种子深埋。六年,汲取养分供给成长。而后故事不是核心,一场涉猎人心的长久追捕,暗含人性和思考。剥开一层层的事实,镶嵌在信纸上,以情感洗净黑暗和残酷,吞吐日月点滴熬制的毒,把生活还原给个人。
悬疑作家那多,应邀相约糖点团队知名人物独家专访节目。
那多,原名赵延,年生,上海人。著有星座爱情小说系列三本:《当摩羯遇见处女》《白羊座的双层世界》《春夜开始,夏夜结束》;灵异手记系列十三本:《凶心人》《坏种子》《幽灵旗》《神的密码》《过年》《亡者永生》《返祖》《变形人》《把你的命交给我》等;悬疑小说代表作《19年间谋杀小叙》。
糖点:最近《轮到你了》热度高涨,好评如潮。我也很喜欢悬疑剧作,想知道您个人对这部剧感觉如何?
那多:这部剧很多人给我推荐,但我还没有看。因为我听说最后一集烂尾了,我有点犹豫。所以在最后一集出来之前,我看到这部剧好评如潮。其实,这也是我,包括很多悬疑作家会遇到的问题,推理剧如果前面铺得很开,对整个的结尾挑战会很大。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如果挖的坑超过了自己的努力,就自己跳坑里了。我是这么理解的,情节设置可能在一个阶段你都能做得很好,但却是永远需要面对的挑战。
糖点:艺术源于生活,文学提炼日月。您持续不断地输出,这种创作源泉来自哪里?
那多: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天生的,我说的天生是指你天生怎么看这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很不一样的,然后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件东西,看到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方说,上海有很多作家,我也是,这些作家眼中的上海都是不一样。我从小生活在上海黄浦江边的一个弄堂里,对我来说,童年的记忆是充满迷雾的,我觉得那个弄堂像庞大的迷宫一样,是灰色的,甚至是黑暗的,但是这个黑暗不是压抑,因为我是非常好奇的,让我觉得有无穷的东西想去探索,我甚至会看到我现在回忆起来,不知道是梦境还是真实的一些特别奇怪的东西。当时年龄太小,又很好奇,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我来看世界,看上海的我的眼光。其他的作家,包括大家熟悉的陈丹艳、王安忆老师,她们看到的上海肯定和我看到的上海是不一样的。
我记得在我办婚礼的时候,我们婚礼有一个彩排,婚礼不是酒店办的,是在一个展览中心进行的,当时我站在大堂,我就突然对旁边的主持人说,我觉得这个场景特别适合杀人。这种念头,绝对不是很多人在婚礼彩排时想到的。场面宏大,很亮的灯光,很长的红毯,第二天会有很多的宾客。如果发生一个谋杀案,是特别适合发生在小说里的谋杀场景。这种念头,不是很多人在婚礼想到的。
我看到很多场景,就会闪现不一样的念头。旅行的时候,比如敦煌石窟,进石窟参观时,里面没有灯,只有导游用红外线的手电筒指着壁画讲解。我会想到进石窟的时候有50个人,出窟的时候是49人,就有一个人永远留在石窟里面,不会被人知道,至少在第一刻是没有人知道的。这可能就是我为什么会写出那样的小说,在当下,我看到的世界,我的想象就是这样。
糖点:“一个短篇快两个月没写完”,那多老师,这种情况,是微拖延还是无下笔之快感?
那多:我觉得我可能会有吧。一个是拖延,我没有截稿期,不像很多作家有编辑催稿。我都是写完再去找出版方,没有别人催我,永远是自己在催自己,没有特别紧迫的生活的压力。
另外,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有时候压力太大,不一定能写出特别好的东西。我基本每一天写之前,先改一遍前一天写的东西,可能改完就一个小时过去了,改完就缩水一半。我觉得不断的打磨对小说是有好处的,最后结出的果实可能更诱人一些。
糖点:看到您有看东野圭吾的书,不知道您看的第一本悬疑剧作是什么?个人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作家?
那多:东野圭吾是我喜欢的作家,我看过东野圭吾《白夜行》《幻夜》《恶意》这几部小说。此外,丹·布朗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和东野圭吾是不同类型的作家。他写的是悬疑的,和东野圭吾写的推理不太一样。
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金庸的《笑傲江湖》。在我学生时期,读了大量的小说。包括倪匡的卫斯理,实际上,倪匡卫斯理系列是直接影响我前期创作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家,当我自己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为什么没有写武侠,而写了软科幻,因为这两种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类型。当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我觉得武侠然后金庸之外有古龙,有梁羽生、温瑞安,有大量的作家,他们都有比较好的作品可以读。
然后,软科幻这一领域,就是说倪匡卫斯理这一个类型的小说。除了他之外,就没有第二个作家写这种类型的科幻小说。等我看完倪匡所有的作品之后就特别不满足,然后我隐隐约约就觉得自己也能写,既然找不到第二个小家写这个类型的。我当时想,就自己来写写看。当初至今的十几本软科幻也占据了我作品的一半。
糖点:那多老师在写作时主要立场是看到所塑造的人物,还是按照自我设定好的发展,或是会兼顾读者反应?
那多:我不会,因为我没有在网上发布作品。
首先我没办法第一时间收到读者的反馈,然后第二个其实我是个摩羯座,我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所以我也不是很喜欢受到别人的影响,因为始终有这样的一个看法:我觉得写小说或者搞文学,最根本的是自己,包括自己的天赋。如果去跟别人的看法或者跟别人的潮流,你永远无法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因为你如果对一个作品好坏评判都不能坚持自己的话,怎么能指望你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好作家。
我会自己设立一个标准,当然我自己在设立的过程当中,我会受到很多很多作家,可能会有评论家,可能会有作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是我主动接受的,很少是我被动接受的。当然可能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我会去相信我太太说的一些,她的一些判断,我会很认真的去想,如果有道理,我接受。但是我不太会接受太多别人的意见,首先,我要对你的判断,你的审美有足够的信任,我才会去考虑你的建议是不是对。但是绝大多数的读者,我不是很了解。对不了解的人,我不可能去考虑千条评论,当然我也会选择其中一些评论,做认真的思考。
糖点:看到您和您的太太日常互动,不知您的太太在您的写作过程中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那多:其实,她是我这些年写作,就是说犯罪小说的源头。我更早期写的是带科幻色彩的东西。我太太她不爱看这些。最开始在追她的时候,给她讲一些神鬼故事,她就完全没兴趣,也不害怕。这样的女生很少见,她真正害怕真实性的事件。比如,走在路上,突发性偶然捅人事件;或像前几年滴滴乘客遇害事件。
那时在想我一定得写个东西,是能够吓到她的,这是在某种程度上让我开始考虑完全现实的犯罪题材,所以说她是我这两年写这些小说非常重要的源头。
我在和我一些公安的朋友了解一些案子之后,我会告诉她,然后选择她最害怕的一个案例写成小说。
大多时候我们是没办法接触一些犯人,关于北大杀母案的犯人,确实很想采访到他。实际上,去采访刑警也是能够弥补一些案例的细节,他们直接接触犯人,从犯人那里挖出很多东西,形成一个证据链的闭环,他们那里有很多细节。
当然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你只能经历属于自己的人生,可以读很多视角,通过阅读一部好的小说,某种程度上是去经历另一种人生,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可以让自己的经历更丰富,有一种活了几辈子的感觉。
糖点:那多老师,您写悬疑小说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以及一部优秀悬疑作品的精髓是什么?
那多:悬疑小说的基本立足点,我觉得是要让别人信服,就是让别人相信。我其实不太偏爱某些类型的日本的本格小说。
我觉得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建立在更多离奇的故事情节上。虽说故事可能非常精巧,但我觉得这些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实发生的。这个不是我自己的审美,而我个人更偏向东野圭吾的那些小说。
比如《白夜行》等著作,不是以巧妙的结构见长的,而是你真的是能够相信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在他设定的情境下能够做出那样的事。甚至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使自己更有代入感,然后假设自己如果是那个人的话,你是不是也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我喜欢的,也是我这两年写小说我希望能做到的。这就是所谓的真实性。
比如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南京路,大家都知道这条路,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真实性,而是在故事里场景下,真的是曾经发生过,或者你会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某个空间里正在发生或者会发生。这些人的命运是能够打动你的,是足以促使你去深思的。看完一部小说之后,会抓住你很长的时间,影响你的情感生活,甚至是让你郁闷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上的力量是来自于一种真实性。
一部优秀的小说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简单的来说,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故事和人物。通常刚刚入行的时候,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故事上。继续往前走,想要做得更好,就会在人物上花更多心思。当故事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故事好了之后人物要好,否则你没办法相信这些事情真的会发生。不能人物不够好,没有好的人物就不能将故事推向另一个高潮。
所以我觉得故事和人物是一部小说中特别核心的东西。
糖点:那多老师,是何种力量促使你决心专职写作的?在这之前您的职业经历对您有所影响吗?
那多:我刚开始写作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进入海关工作,其实就发现公务员的工作并不是我喜欢的。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其实有点晚。稳定的工作,开始想象今后三四十年要在这样的状态下度过,升职也毫无乐趣,会觉得很苦闷,这样的路铺了很多年。虽然别人都说好,但我自己就是不喜欢,这种感觉就很糟糕。但当时自己并不知道想做什么,你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这一刻,但是在这一刻你却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很想发泄又无法挣脱现实轨道的时候,就选择写小说去发泄。刚开始写的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完全没有想到要去发表,纯粹是打发时间。当时网络并不很发达,我就开始把写的东西发到网上去,就有读者跟文说,希望能够看到后面更多的推文。
其实我觉得是一个陌生人,如果他喜欢的话就证明我写的东西是有价值的。这种认同感多了之后就解决了我现实中的困惑。
也许我还可以做和文字相关的工作。当时还没有决定要写作。就去投简历,然后转行当记者。记者是做文字工作的,工作的节奏和自由度,是我个人喜欢的工作。每天可以睡个懒觉,上午甚至中午才到报社;出去采访,不用坐在办公室,在一定的时间,我觉得这个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
糖点:那多老师,想请教一下如何提笔开始一部作品,必要的创作过程分几个阶段?
那多:第一个是灵感期。你看一本书或者是走在街上,你的脑袋里出现一个一闪而过的东西。但不一定是你当下要用的东西,这可能是你下一本书的东西,也可能是你下下一本的东西,但是这种灵感的出现就堆积在你的脑袋里。
先在手机的备忘录里面一点点积累,当你写个的时候,里面可能会有三五个思路,突然串成了一条线。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它去写成一部小说。
这时需要去准备故事列大纲。有时大纲在脑海中浮现,等已经成型的时候再提笔去创作。
糖点:写悬疑小说像在构嵌一张巨网,心思缜密,处处设伏却是不经意的留白。那多老师,您是如何织就叠影重重的部分呢?
那多:可能我个人的脑回路就是那样的吧。另外就是和我平时的阅读以及影视作品的观赏有关系。其实,读好的推理小说和悬疑小说是功课,包括看一些推理悬疑的韩剧、美剧、日剧都是在学习。可以学习到大家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看有没有更好的手段和方式?可能对我而言是随时随地在思考。
糖点:《19年间谋杀小叙》,以通信的方式去揭开事件、时间跨度,您是如何考虑这种线索存在的方式呢?
那多:我记不清是哪个瞬间,但肯定是在某个瞬间。通信是一个古老的方式,哪怕是电邮都不如大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