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林燕心灵捕手
TUhjnbcbe - 2024/10/9 10:10:00

-12-24来源:大众日报08版

林燕与《猎心》电影海报合影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记者张忠德

12月2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公布年全国“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青岛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技术处副处长林燕,成为山东省唯一上榜公务员。

林燕是谁?

她有很多头衔,是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处心理测试及文件检验高级工程师、青岛市公安局心理测试技术专业负责人;是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山东省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她还是齐鲁公安英才拔尖型人才,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公安部聘为全国心理测试特长专家。

她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微反应心理测试技术研究领域全国领先,建立了全国首个微反应实验室,确立了非物理接触式测谎的研究理念;她曾开创性地将三维实景地图引入心理测试中,将前期确定的25公里路段精准缩小到了50米×2米的范围,帮助办案民警成功找到犯罪嫌疑人抛撒的骨灰。

她有一些绰号,可能更被人所熟知,比如“读心神探”“猎心者”“心灵捕手”。从年开始从事刑事技术工作,19年间,林燕参与了多起刑事案件中多人次的测试工作,凝视过两千多人的内心深处,直接破获重大疑难案件多起。

《白夜行》里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而林燕就是能直接叩问人心的“猎手”。

不到两分钟就判定被测者的属相

今年4月起,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拍摄的电影《猎心》三部曲相继在全国上映,电影讲述了负责重大疑难案件心理测试工作的“读心神探”穆清,通过对微反应、微动作的观察,一步步走进嫌疑人内心深处,走进案件的漩涡中心,面对没有证物、没有供词、没有目击者的“三无”疑难怪案,寻找能够侦破案件蛛丝马迹的神奇故事。

而《猎心》三部曲中“读心神探”穆清的原型正是林燕。

年9月,在系列电影《猎心》超前首映式上,穆清的饰演者——演员柯蓝对林燕有过这样一段评价:“她是一位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职业女性。她是一个眼睛里有光的女子。就像她自己说的,她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忠诚、充满了敬畏,还有根植于骨子里的正义感。”

“特别有感触,因为影片里的故事都是我亲身参与侦破的真实案例,对我来说代入感更强,看的时候也很紧张。”提及这部电影,作为人物原型的林燕说,“这是国内相关影视作品中第一部专门讲述心理测试、微反应心理测试技术的电影,因为心理测试专业在刑事科学技术里面是一项相对年轻的专业,微反应测试技术更是前沿性的技术。在技术层面,我们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

微反应心理测试技术,也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读心术”,可以从犯罪嫌疑人的表情和动作中捕捉案件的蛛丝马迹,为破案指明方向。“包含‘测谎’在内的读心测试结果,虽然目前在国内还不能作为证据来使用,但对案件的侦查却有很大的作用。”林燕说,这种测试主要有两部分功能,一是排除无辜,找到真正的作案人;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探查与案件相关的隐蔽信息,找到隐藏在作案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说起来简单,但微反应心理测试的技术难度却极大,在国内一度处于空白。正如警察队伍里流传的一句话:“物证是不会说谎的,但人心难测试。”

柯蓝口中“做到极致”“眼里有光”的林燕偏偏就不信邪。从警26年,即便从年开始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算起,林燕也已是一名拥有19年经验的老刑警。她坚持侦查型测谎路线,靠着一台小巧的多道心理测试仪,在案件侦办过程中查找尸体、查找物证、查找现场、查找动机、查找案件相关人,将测试仪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年底,美剧《LIETOME》中提出“微表情”这一概念。从事刑侦工作多年,林燕也在无数次勘查现场、询问证人、审讯嫌疑人的过程中发现,面对警察的问题,每个人的表情和动作,即使再轻微,都有着一定的规律。这个概念如一道闪电,激发了林燕把“微表情”应用于心理测试的探索激情。

几番上下求索,林燕和她的团队先后引入了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以及声音、眼动等诸多测试参数,确立了非物理接触式测谎的工作理念,探索了微反应心理测试工作模式,极大程度上实现了真正的“大测谎”,将心理测试的准确率和贡献率大大提高。

在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大楼里,有一处50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青岛市劳模(先进)创新实验室”的牌匾格外显眼,房间内,大大小小的设备仪器陈列其中,这里就是林燕和她的科研团队研究成果的检阅台和聚集地——创建于年的全国首个微反应实验室。

“中间是谈话室,四周玻璃全部采用了电子调光膜,可以根据测试需要随时变换谈话场景,里面配备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录音录像系统,集合了非物理测谎设备,能够实现微反应科研和实战需求。”林燕介绍,截至目前,这间实验室内做过余人次的心理测试。

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谎实验,林燕演示了这间实验室的神奇之处。

随机选取的被测者穿戴好各类测试设备,端坐于椅子上,医院里做血压、心跳等指标监测,几条连接线与电脑相连,各项指标数据就会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你是属虎的吗?”“你是属兔的吗?”“你是属马的吗?”……林燕针对十二个生肖属相连续向被测者发问,而被测者的回答均为“不是”。随着林燕的发问,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眼球的转动、腿部的抖动,还是语气的变化,甚至于喉结的抖动,这些微小的表情、动作都被目光犀利的林燕收入眼底,结合指标数据的变化,林燕只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准确地判定了被测者正确的生肖属相——兔。

谈及这一堪称神奇的表现,林燕用科学的方式进行了解释:“人在受到有效刺激的瞬间,会表现出不受思维控制的真实反应,表情、动作、声音、瞳孔、眼动、皮温等都会产生微妙变化。”

面对犯罪嫌疑人,林燕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激发这些“心理应激微反应”,并从中“读出”破案的关键线索。和这个简单的测谎实验相比,与真正的凶徒抗衡,过程当然要复杂得多。“每接手一个案子,我和战友们都会反复推敲,将相关案情设计成几十道甚至几百道题目,然后根据对方的反应逐一甄别、不断调整直至得出结论。”林燕表示。

年至年间,某市先后有3名成年男子失踪,嫌疑目标指向同一个人,但由于缺乏证据,案子始终未破。年,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只承认杀死了其中2人,而对另一名失踪人的案子拒不认罪,称失踪人被别人带走了,下落不明。找不到尸体就无法惩办杀人恶魔,案件陷入僵局。

林燕受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持续几个小时的心理测试:“通过他的种种‘微反应’,我判定他是在车上杀的人,没有其他同伙,并且尸体全都埋在他家院子里的两个区域内。”按照这个测试结果,警方顺利找到了所有尸体,还连带破获了另外一起杀人案。至此,这个手上沾满4个人鲜血的杀人恶魔终于伏法。

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十几年来,林燕凭借着焕发正义之光的双眸,对这类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围猎”,让狡猾的作案人原形毕露,让隐匿的证据浮出水面,打赢了一场场无声而汹涌的“暗战”。

“难道,现场有监控吗?”

微反应心理测试技术的成功,让林燕更加忙碌起来,十数年间,她多次参与省内外重大案件的侦破工作,将微反应心理测试技术向全国输出;同时,也让林燕收获了诸多赞誉,不知道从何时起,青岛市公安局有一位“读心女神探”的说法在警界流传开来。

其实林燕自己知道,哪里有什么“神探”,有的只是不分昼夜地出现场,是静下心来的总结和思考,是一次次通过还原真相,去拯救那些冥顽不化、罪孽深重的灵魂。用林燕的话说,“读心探案”看起来很神奇,但实际上是一个拼智力,更是拼体力的“硬活儿”。

刑事案件中,越是急难险重,犯罪嫌疑人往往越狡猾,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时候测试起来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而为了测试的这几个小时,我们还要提前花费大量时间做各种准备工作,动辄奋战数日、数十日,通宵达旦、不分昼夜。有时到了关键时刻,眼睛肿了、声音哑了,也必须豁上、靠上、顶上,只为找到事实真相!”林燕动情地说。

有一年冬天,林燕接到任务,要对一起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做测试,犯罪嫌疑人把两箱爆炸物藏了起来,就是不肯说出藏在哪儿。走进办案区,林燕从深夜忙到了凌晨。眼睛肿了,声音嘶哑了,她已是疲惫不堪。“当时,望着窗外静谧安详的夜晚,我就在想一件事,这两箱爆炸物如果不找到,会给成千上万个家庭带来危害,会给这座安静祥和的城市带来无尽恐慌!”忍着倦意,她一遍遍与犯罪嫌疑人做着心灵上的交锋,最终在实验室里成功完成了测试,帮战友们确认了爆炸物的藏匿点。“走出实验室的那一刻,很多同事都叮嘱我,你这张脸太憔悴了,要保重身体啊!”林燕告诉记者。

微反应心理测试技术除了要面对犯罪嫌疑人的对抗,有时候也会有突发情况的干扰。年,山东省公安厅抽调林燕参与侦办公安部督办的一起杀死4人的特大命案积案。一小时的微反应心理测试后,林燕心里已经确定被测试人就是凶手。但在上机测试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被测试人体质特殊,数据迟迟采集不上来,林燕用了很多方法慢慢调试,测试一直持续了10个小时,测完已是深夜11时。当她汇报完测试结果后,整个专案组如释重负:测试结果指明的方向,和现有证据高度吻合。4小时后,被测试人供述了全部作案经过。很多人只知道心理测试非常神奇,但完美的测试结果,都是用无数艰难的时光和辛勤的汗水熬出来的。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在外人看来,林燕这样的“好钢”必然只会用在“刀刃”上,作为勘破重大案件的杀手锏。然而,在林燕看来,案子不分大小,只有破和没破。年,农民老马家的四个大棚被烧毁了两个,林燕参与了案件侦办。“老马告诉我,他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一把火之后,不仅致富的梦想没能实现,贷款也还不上。他哭得痛不欲生。”接下这起“普普通通的小案子”,林燕依然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为的就是让这位老泪纵横的老农能展颜一笑。

虽然老马有怀疑对象,但火灾现场很多证据都烧成了灰,林燕站在初冬的大棚废墟上感受现场的环境,分析案发时的风向和嫌疑人逃离的路线,前前后后绕着现场走了好几圈,身临其境模拟案发情景。最终,她得出一个结论,冬季北风较大,火势蔓延快,嫌疑人直接点燃大棚,只怕是自己也无法逃脱,他极有可能采用了延时引燃装置,给自己留够逃跑的时间;引燃装置引起明火又需要时间,嫌疑人为了确定是否引燃,应该会在距离现场不远处观察。林燕依据这些分析精心编制了测试题目。

在测试嫌疑人时,每当林燕将自己的分析当作问题询问嫌疑人时,都对嫌疑人形成了足够有效的刺激,嫌疑人明显的反应,更加坚定了林燕的信心,不停地发问让嫌疑人的额头冒出了汗珠,最终很快交代了作案经过,并承诺赔偿损失。在被带离实验室时,嫌疑人还小心翼翼地问林燕:“难道,现场有监控吗?”

对于母亲的工作状态,林燕的儿子早就习以为常。“每次出门办案,他都会叮嘱我,如果结束太晚,不要着急往家赶,路上安全第一。”林燕告诉记者,“当初怀他8个月的时候,我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导致孩子早产,他出生后只能躺在保温箱里,浑身插着针管,至今回想起来我都心疼不已。”

如今,儿子已成长为林燕一道坚强而温暖的“后盾”。每次办完案子,他都会迫不及待地询问测试结果,只要知道破案了,他就会兴奋地给妈妈点赞,还会骄傲地跟小伙伴们说:“我的妈妈是警察!”

四目相对,时间仿佛已定格

很多人从影视剧中看过警察给犯罪嫌疑人“测谎”,他们总是智计百出、直击要害,有一股说不上的潇洒和威严。然而,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与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心灵交锋,获胜的关键往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气、豪气。

45岁的林燕,一米七的个子,身形并不“雄壮”,甚至还略显纤瘦。但很多时候,她面对的被测人却是一些穷凶极恶的惯犯,有的满眼杀气目露凶光,有的狡猾多端不时挑衅,还有人扬言“只要判不了死刑,我出来后就杀了你们!”

这其中,让林燕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年,她到外地参与侦办的一起绑架杀人焚尸案件。犯罪嫌疑人专门搭建了一处焚尸炉,杀人焚尸后又将骨灰抛撒到离案发现场二十多公里的荒野里。犯罪嫌疑人落网后自知罪无可赦,面对审讯始终不吐一字。如果找不到被害人的骨灰,就无法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但这些关键的细节,只有犯罪嫌疑人知道,眼看着案件侦办就要陷入绝境。

“这起案件,从技术角度来讲,是非常有难度的。通常,测谎是测试一起案件是不是这个人干的,跟这个人有没有关系。但是在这个案子里,对我的要求则是通过测试,帮助办案民警找到这些骨灰。”林燕讲解了这件案子的难点所在。

第一天勘查现场,林燕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个案子比我设想的还要困难,可疑的抛撒骨灰的路段长达二十五公里,测试的题目也很难设置。”在第一次测试后,林燕还发现被测人的心理指向骨灰抛撒的地点位置,并不是前期侦查人员提供的位置。

第二天,林燕再次回到案发现场,从案发现场出发,按照分析判断的犯罪嫌疑人行走路线,沿着二十五公里的路段反复走了几遍,一个全新的测试念头在她脑海中产生:“用无人机加上三维镜头拍摄沿途的街景,制作成现场的三维实景地图,让犯罪嫌疑人回到曾经走过的路线,对他产生心理刺激。”

在给犯罪嫌疑人测试过程中,林燕引导着被测人,进入到现场街景地图中,一边是她偶尔简单的引导语,一边是被测人缄默的测试,就这样,嫌疑人在街景地图中,慢慢“行走”着,浏览着沿途的景象……

“如果走的路线是被测人曾经走过的,他的心理一定会有变化,这种变化一定会被他身上佩戴的仪器记录下。”长达二十五公里的路线,林燕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测试过来的。一次次地寻找,一次次地观察,一次次地揣摩,在林燕心里,也渐渐构建起真正抛撒地点的场景。被测人始终缄默着,他虽然什么也没说,但却会一点一点指引着林燕找到正确的方向。随着离抛撒骨灰的地点越来越近,被测人的反应越来越明显,甚至开始焦躁不安。

当马上就要接近抛撒骨灰现场时,犯罪嫌疑人自知无法隐瞒,偷偷向林燕投来如狼般凶狠的目光,那一刻,电光火石一般激烈地碰撞,他眼里是图穷匕见的凶光毕露,是剑拔弩张的无声对抗!林燕知道已经无比逼近真相了,这个时候,决不能退缩!被测人恶狠狠地盯着林燕,林燕冷冰冰地盯着他,二人四目相对,十几秒的时间仿佛已经定格……最终,被测人败下阵来,林燕获胜。

在测试结果的指引下,林燕的战友们提取到了骨灰这一关键证据。后来,这场首次引入三维实景地图测试法的测试,成为国内“物证探索类测试”的经典案例,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和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的肯定。

林燕常说,“一个人有正念,就有正气,邪不压正,咱刑警凭的就是这股浩然正气!”这句话也正是她无惧“恶魔”凝视的底气所在。

而这股浩然正气的源头,则是千千万万像林燕这样奋战在惩恶扬善道路上的公安民警。正如林燕对电影《猎心》三部曲“原型”的解读,“电影里塑造的警察形象,原型并不只有我一个,而是源于全体民警:他或许是禁毒战线上的刀锋战士,或许是和电诈分子赛跑的新型犯罪克星,或许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里默默守护你的平安,或许,他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为了你的岁月静好,正在负重前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燕心灵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