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国产剧有很多,但刷完之后让人久久不能平复,并不多。
但,竟然等来这样一部现象级的剧集——
《漫长的季节》
评分、口碑、质感就不说了,在近几年的国产剧中都算得上当之无愧的现象级。
但光凭这些,还不是这部剧值得反复刷的理由。
它真正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在于,当我三刷《漫长的季节》才终于看懂该剧——
虽然披着悬疑的外衣,讲述的却是那群在时代洪流中身不由己的“人”;而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中,则深藏对“人性”的绝妙隐喻。
先简单说下这剧。全剧一共有三条线(、、),分别以顺叙、倒叙、插叙的方式交叉进行。
年,出租车司机龚彪(秦昊饰)低价买来的二手车因一起交通事故被扣,交警判断他买的可能是套了牌的车。
为自证清白,龚彪跟表姐夫王响(范伟饰)去医院找伤者打探肇事车辆情况,不料对方医院。
俩人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肇事车,却因轻敌大意,让车主成功逃离。
伤者不报案,留的电话是空号,肇事司机不合常理的惊慌失措。
让疑云顿生的王响陷入了沉思。
镜头一转,时间回到年秋天。
彼时的王响还是桦钢一名火车司机,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凡事都要争个积极。
某天,王响所在的宿舍区忽然惊现碎尸。
纯属路过的王响因为积极,误打误撞跟案子扯上了关系。
不久,一个猝不及防的内部消息,又促使他不得不对案子更加上心。
消息内容是:厂里的下岗名单中,他是第一批。
给王响通风报信的是厂办新来的大学生龚彪。
他讨好王响的原因很简单,想跟其亲戚黄丽茹关系再“进”一步。
并给王响支招,要想不下岗,唯一的办法是争取立功。
由此,王响被迫跟碎尸案深度绑定。
至于碎尸案前因,得再往前回到年秋天。
没考上大学的王阳(刘奕铁饰)跟朋友混进大学校园,认识了刚来的大一新生沈墨(李庚希饰)。
王阳对沈墨一见钟情,为了接近她,甚至到她弹琴打工的娱乐城做服务员。
沈墨漂亮恬淡,对王阳的示好一直欲言又止,若即若离。
直到她弟弟傅卫军(蒋奇明饰)和大伯两口子陆续登场,沈墨扑朔迷离的身世才逐渐清晰。
沈墨姐弟从小是孤儿,沈墨被大伯收养,因弟弟是聋哑人被大娘嫌弃而不得不去了福利院,并且改姓了傅。
直到沈墨考上大学,姐弟俩才再次团圆。
有弟弟守护,王阳陪伴,自己还能打工赚钱,沈墨清冷幽暗的面孔还没来得及完全舒展,瘟神般的大伯大娘已经如影随形来到了她身边。
剪指甲、花裙子、扯领口、摸头发,一系列令人窒息的场景,把沈墨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往事,一一展露无疑。
以上,就是这部剧的大致脉络。
围绕案子,“死者是谁”、“谁是凶手”成了很多观众后续最感兴趣的部分。
导演也空前给力,不仅以幽默轻松的画风填完了案件所有的坑,还在结尾附赠了个彩蛋,让观众自行填空,去脑补自己满意的结局。
再加上东北人天生自带的幽默乐观,让这部高达9.4分的悬疑剧,基本没有受到太大质疑。
但这依然远远不够。
上文提过,这是一部披着悬疑外衣却主打“人性”的大剧。
剧中关于人物和命运的部分,导演没有言明,而是用转场、光影、细节等方式,做了细思极恐的隐喻表达。
先说——叙事。稍微留心的网友应该有印象,这部剧的叙事方式是章回体。
全剧一共十二集,分为四章(意为春、夏、秋、冬)。
但你有没有注意过,它的第三章和第四章,中间间隔有多长?
看图——
第一集,就陆续出现了前三章。
然后直到第十二集结尾,才出现第四章。
完美对应剧名“漫长的季节”。
老实讲,如果不是突然出现最后一章,你是不是早就忘了这是部章回体?
再说——人。作为串起全剧的核心,王响最后的结局引发了很多网友讨论。
有人欣慰,他终于告别了那个漫长的季节,开启了新的人生。
有人根据蛛丝马迹,推测他最后长眠在了那片多次驻足的玉米地。
从剧情来看,王响确实是在知道王阳的死因之后彻底释然,跟巧云和小北去了北京。
插播一句,王响对案件为啥有那么深的执念?
表面来看,他一直是想搞清楚儿子王阳的死因。
但仔细琢磨,你会发现他还有更深的难言之隐,具体有两点可以证明:
一、邢三儿跟王响吵架的时候曾说他:快拉倒吧,你自己家那点事儿都没整明白。
二、当年碎尸案唯一被抓的傅卫军,最后定的罪名是绑架盗窃,所以没判死刑。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淹死的王阳当时很有可能被认定为了碎尸案凶手(先杀了人,然后畏罪自杀)。
死无对证。
除了王响坚信儿子不会犯罪,不可能自杀,其他人谁会在意?
这也是王响对碎尸案真相一直耿耿于怀的深层原因。
他不仅要弄清楚儿子的死因,还要为他沉冤昭雪。
至于王响的结局。
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他最后“去世”了。
原因在剧情中有很多暗示。
比如,王响在跟小北收拾东西的时候,小北提醒他“别把支架干折了”,意思是他有心脏病。
还有海报上的画面。
所有人都笑望着镜头,只有王响闭着眼。
这个闭眼,既可以联系他的名字(王响VS妄想),也可以理解为,他去世了。
以及那片首尾呼应的玉米地。
王响穿过去之后,导演特意给了一个慢镜头,显示地上有个跟王响一模一样的身影。
他后来追着火车跟自己对话那段,很有可能是猝死之后到了,看着当年春风得意的自己,百感交集的王响忍不住喊出了那句“往前看,别回头”。
纵观王响的一生的经历,愈发觉得这部悬疑剧更像是东北版的《活着》。
跑偏的龚彪和他悲催的命运。
龚彪的结局,导演在第一集已经给出了暗示。
他得意洋洋跟王响炫耀买了辆便宜车。
但王响稍微一检查,就发现他的车不仅泡过水,发动机还大修过。
果不其然,龚彪最后真就折在了这辆二手车上。
作为90年代的大学生,龚彪的人生是从哪里跑偏的呢?
从他认识黄丽茹的那一刻起。
龚彪对丽茹一见钟情。
为了让关系再“进”一步,龚彪不仅给王响透露内部消息,还帮他一起破案立功。
不知不觉,俩人也被捆绑在了一起。
他跟丽茹的关系,剧中也用了大量暗示和隐喻。
比如:医院找丽茹,就薅了人家窗台上的马蹄莲(送王响)。
而马蹄莲的花语是“忠贞不渝”。
俩人第一次约会,看的是美国电影《廊桥遗梦》。
众所周知,这是个跟婚外恋有关的故事。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其实把俩人的后续已经交代得明明白白。
龚彪暴打厂长继而被下岗那天。
正好戴着丽茹送的绿围巾,如果深究的话,绿围巾比绿帽子更让人不适,因为帽子随时能摘,但长长的围巾代表的却是纠缠。
更无语的是,出门之后,他发现脚上的鞋子也破了。
一脸忿忿的他本想一把扯下鞋底,结果拉扯半天,还是弄不掉。
无奈之下,他只能戴好围巾,穿上破掉鞋子,接受了既定的宿命。
这次无果的抗争,也暗示他跟丽茹的关系,将会一直纠缠下去。
龚彪后来的命运,大家都知道了。
被下岗,心甘情愿娶了丽茹,又因碌碌无为被对方嫌弃。
日复一日,不仅混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油腻男,还被糖尿病、三高找上了门。
日子如果再往后,再次被绿也不是不可能。
有一次跟红颜知己聊天,龚彪说他这辈子最大的缺点是重感情。
这句话,当时剧里剧外都人没在意。
直到他放走养了多年的鸽子,净身出户跟丽茹离婚,最后含笑离开这个世界。
才终于有人想起,当年的龚彪曾经也是个踌躇满志的上进青年。
如果不遇上丽茹,不那么专注长情,不那么热血冲动,龚彪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个结局?
再来看剧中的“少年三人组”,王阳、沈墨、傅卫军。
王阳跟沈墨的关系,剧情也一直在铺垫和暗示。
比如俩人第一次见面。
前一刻还晴好的天气,瞬间阴云密布。
随着天气逆转,王阳的脸色也由晴转阴,最后在雨中瑟瑟发抖。
这个无缝衔接的转场,是全剧唯一一次让人感觉特别惊悚的地方。
也直接点明了俩人并不美好的结局。
两次在剧中出现的《泰坦尼克号》。
杰克为了爱人露丝,心甘情愿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王阳和沈墨的结局,跟电影几乎一模一样。
杰克葬身大海,王阳永远留在了小凉河。
从认识到永别,王阳为沈墨跳过两次河。
第一次,王阳跳完之后特意强调,当时是枯水期,淹不死人。
第二次,随着王阳纵身跳下,镜头缓缓转向了天边的圆月。
月圆潮起。
导演再次用镜头告诉观众,遇上涨水期的王阳,永远回不来了。
沈墨和弟弟傅卫军。
有人把俩人比作《白夜行》中的雪穗和亮司。
从剧情来看,倒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俩人的经历跟雪穗和亮司确实很像。
尤其傅卫军被抓,沈墨在人群中最后一次看他那个镜头,总让我想起《白夜行》的结束语,“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如果不是因为弟弟的骨灰,沈墨真有可能从此再不回头。
但抛开这些雷同片段,沈墨和雪穗又有本质不同。
雪穗表面优雅,内心冷酷,固然有值得同情的不堪过去,但她一步步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也是不争的事实。
她对亮司的感情,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利用。
但沈墨不一样。
在指使傅卫军打折沈辉胳膊之前,她一直是个心怀希望的受害者。
自己打工,试图摆脱大伯的控制。
帮弟弟开录像厅,以为从此天下太平。
尝试接纳王阳,真心想跟他在一起。
甚至还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救了跟她同样可怜不幸的殷红。
所以,雪穗的报复,只能让人感叹“屠龙者终成恶龙”。
沈墨的反杀,却始终让人生不起恨意。
某种程度来看,沈墨的人设要比雪穗更丰满,更成功。
没说过一句话却意外出圈的傅卫军。
相比沈墨,傅卫军比她还惨。
从小被遗弃,靠刀口上舔血混日子。
好不容易盼到跟姐姐团聚,开了录像厅,还有了喜欢的人。
却被接踵而来的噩梦一一砸碎。
喜欢的,得亲手抛尸。
守护的,需要用命来还。
最后被小混混围攻那一刻,录像里正在上演的是《疤面煞星》的结局(曾经的难民青年,后来的大毒枭被围殴致死)。
这种无声的对应,是导演能给傅卫军的最大温柔。
尤其,当他最后握着殷红发夹那个无声的呐喊,不知震碎了多少观众的心。
以上,是这部剧中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和对人物人性隐喻的解读。
追完全剧,你会发现其中每个人的每一次选择,都有自己的无奈和不得已。
但身在其中,他们逃不过,也挣不脱。
于是只能随着时间的转盘随波浮沉。
这大概就是几名主角经常提到的“命运”吧。
作为一部几年无出其右的现象级神剧,《漫长的季节》讲述的其实是一个时代。
透过镜头,导演最后留给观众的画面是,时代的列车飞速向前,那些被抛下的老一辈只能努力狂追。
一边追,一边还不忘给车上的年轻人们鼓励打气,往前看,别回头。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不以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