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放学,爸爸把两个女儿叫到跟前,考了一道数学题,他问20+15=?
大女儿自信地说:“这还不简单,答案是40。”
小女儿有些犹豫,她说:“我不确定,是不是35?”
有时候,当你在知时,却没有在知,当没有在知时,却是在知(来自Liuda的逻辑课)。
回到刚才的那道数学题,你认为,这两个女孩,谁真地具备解答这道数学题的知识呢?
按照《BeyondFeelings》的说法,两个人都不具备。因为“知道”不仅代表拥有正确的答案,它还包括,知道怎么得到这个答案。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呢?
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主动获取,我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推理、证明等方式,获取知识;
另一种是被动获取,比方说,我们上学时在教室里听课、观看电视报道、或者读新闻。被动获取知识有很多缺陷,比方说,它很容易让我们没有批判性地就接受了他人的观点。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难免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这时候,如果我们不具备批判性思维,我们就很容易沦为他人控制的工具,丧失自己的判断。
Liuda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例子,听了之后,触动很大,分享给大家。
去年《少年的你》上映后,Liuda老师对这部片子评价很高,她就想给学生安利一下。
但是,她的学生说,这个片子改自于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但是这本小说涉嫌抄袭东野圭吾的作品《嫌疑人X的现身》《白夜行》。
Liuda老师后来了解到,原著涉嫌抄袭的依据是什么呢?“据豆瓣网友曝光,玖月晞是融梗天后……”
原创当然需要保护,但是,如果根据作者是融梗天后,就判断这部作品涉嫌抄袭,未免太草率了。
而有些吃瓜群众,根本不管这些,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很多人都一边倒地支持讨伐抄袭者。
一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最后,和原来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在做事情时,我们要批判性地思考,独立判断,尽量避免让舆论牵着我们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