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们对爱的期望总是比它可能满足和实现的要
TUhjnbcbe - 2021/3/12 19:57:00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这个月读了10本书:

1、《一天》

由安妮-海瑟薇和吉姆-斯特吉斯主演的同名电影是年上映的,我大约是看完电影之后买的这本书,当时翻了两页没读下去就放下了。这次找出来是本着“赶紧读完然后把它卖给多抓鱼腾地儿”的劲头儿读的,没想到,读完不想卖了。

故事开始于遥远的年,一对年轻男女德克斯特和爱玛互相爱慕,在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夜,他们终于有机会独处了,可因为一些根本算不上原因的原因并没表明心迹在一起,而是在之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联络以及朋友的关系。她看着他进入电视行业,风生水起又黯然退场,看着他交往一个又一个女友,看着他结婚又离婚。他目睹她从餐厅经理变成童书作家,从爱丁堡到巴黎,从英国男友到法国男友。兜兜转转,阴差阳错,彼此错过了很多次之后,他俩终于在一起了。眼瞅着生活步入正轨,本书作者为爱玛安排了一场车祸。

这个故事之所以打动人,不在于爱情,不在于什么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在于时间。他俩在各自的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那种“我现在非常需要TA”的时刻,但是那段时间能联络到对方的办法都非常古早,要么写信,要么打座机电话,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更遑论社交媒体。

所以结果就是,德克斯特曾给爱玛写过一封真情告白的信,还没来得及寄出去呢就夹在书里弄丢了,德克斯特还曾满腔赤诚地给爱玛打过电话,可爱玛没接到,她当时正要出门和男友约会,刚踏出家门就听到电话响了,但她懒得回去接了。

如果他当时寄出那封信了,如果她当时接起那个电话了,那他们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对他们而言,这些微小的错过是不是就如同混沌学中的那只蝴蝶一样?看过了太多社交媒体时代的爱情故事之后,回过头读这么一本书,感觉好复古好浪漫。

2、《》

上个月读完《网内人》,小伙伴给我推荐了这本。

这本书聚焦于香港警察,全书由六个独立的中篇本格推理故事组成,每一篇都强调谜团和逻辑推理,但六篇串起来就成了一副完整的香港社会浮世绘。用陈浩基自己的话说就是,微观之下是本格推理,宏观之下是写实派的社会作品。其中每个单篇设定的时间也都是香港社会的一个转折点,时间跨度从年到年。

和《网内人》里对于教师的探讨类似,对于阿Sir们,作者的倾向性也是“在记得‘警员’的身份之前,必须先记得自己‘人类’的身份。”

“你为了什么‘警队的价值’连命也可以不要,去拆一号车的炸弹。可是,昨天有两个无辜的小孩却因为你失去宝贵的生命。你要保护的到底是警员的招牌?还是市民的安全?你效忠的是港英*权,还是香港市民?你到底为什么要当警员?”

故事里好像涉及到了一些在俺们这个村永远不许讨论的内容。

3、《遗忘,刑警》

相较于前两本,《遗忘,刑警》是逊了一点。但毕竟是陈浩基早年的作品嘛。喜欢看“反转反转再反转”的人应该会喜欢这部作品。

4、《彷徨之刃》

东野圭吾的这本书探讨的其实是,面对犯下恶性案件的未成年人时,我们能怎么做。

故事里有三个少年,他们做的恶差不多是一个青少年版的N号房。其中受害者全是未成年少女,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出于恐惧、舆论压力等等原因都没有选择报案,直到其中一名少女死亡,整件事才逐渐暴露在公众视野内。

书名中的彷徨指的是警察面对这些未成年犯时的私人态度。这些警察的职责就是抓到少年犯,但他们也知道,按照日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小畜生不仅不会被媒体公布姓名,而且关不了几年就会被放出来,和他们所犯下的恶以及承受这些恶的受害者及家属相比,这根本算不上惩罚。所以这本书里很大的篇幅都在写,失去了女儿的父亲是如何拼上自己的一切追查作恶者下落,为的就是在警方找到他之前手刃他。

但这本书我觉得写得最好的部分其实是对这帮少年犯家庭关系的描写,太真实了。每一个小畜生背后百分之百有一对更烂的父母。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畜生也是受害者。即便我们可以对作恶的这些小畜生喊打喊杀,也不能阻止不称职的父母继续造人,那么就永远都会有新一茬的小畜生,也永远都会有比小畜生更无辜的受害者。

5、《嫌疑人X的献身》

之前大致看过电影版,所以再看书就没啥悬念了。推理小说一没有悬念了,就不剩啥了。所以一边看一边琢磨,非得这样嘛?感觉大可不必啊。我还是觉得处理一具尸体比处理两具容易一些。

6、《红手指》

又是一个少年作恶行凶的故事。没有在家庭里付出养育和陪伴时间的父亲,只能在事后帮小畜生抛尸,还把自己的老妈搭进去了。我还是那句话,每一个小畜生背后都有一对更烂的父母。

7、《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

这本是堺雅人的散文集,内容就是他写给杂志的生活随感,还有另外一本叫《文堺雅人:健康的日子》,之前因为要写堺雅人的稿子,我就都买了,但这本一直没看。

这次看完感受就两点:1,堺雅人好坦诚,一点不端着。也因为坦诚,所以显得特别可爱。2,人比人气死人,别人家的演员文化素质怎么都这么高。

书里有一段提到,他因为拍摄某部作品而去到了西安,住的酒店提供自助早餐和自助午餐。他说早餐的种类之多就已经让他震惊了,结果到了中午,又多了好多硬菜,他感觉“自己在气势上完全被压倒了”。结束在西安的拍摄回到日本后,他发现自己胖了8斤。

哈哈哈哈哈哈

8、《不吃糖的理由:上瘾、疾病与糖的故事》

全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面主要讲糖的历史,讲这种白色的*金是如何从英国女王的餐桌上一步步走入寻找百姓家的,后面主要讲,随着人均消费糖量的疯涨,糖尿病是怎样从一种罕见病变成全球常见病的。

其中涉及到制糖业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博弈以及制糖业如何挤掉竞争对手,如何砸重金公关掉所有挡自己财路的人。相当精彩,是真资本下场。但作者并也没有写得太细致,浮光掠影地写了一下,读完感觉不够过瘾。

字里行间都能看出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坚定的反糖主义者,他虽然也没有特别严格的实验结果,但是他通过很多数据的交叉对比得出了一个猜想,从蛀牙到身体炎症到二型糖尿病等一系列病症都是因为吃了过多的糖导致的。

其中比较震撼我的是,作者反驳了能量平衡论。能量平衡论就是目前流传非常广的减肥理论基石——要是想减肥,每天摄入的热量要比每天消耗的能量少。作者的意思是,身体不是这么简单做加减法的事。他的意思是,摄入过多的糖,身体首先会产生代谢综合征,正是这种病症让人发胖。而他认为,糖就是引发这种代谢综合征的罪魁祸首。

反正看完这本书,我是开始严格戒糖了。

9、《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卡伦-霍尼对于人的理解太深刻了。要说人性是深渊,那她就是不仅行走在深渊里,还为后人画出了路线图的人。

本书已加入重读书单准备。

10、《白夜行》

这个月读了好多东野圭吾,重读《白夜行》是想对比一下这本作为东野圭吾获赞誉最多的作品之一的书和他其它作品的差距。重读完感觉,这本确实优秀。

—————————抽丝部分结束,下面开始山倒部分————————

这个月收了15本书

感谢我姐的投喂,以下四本都是她寄给我的:

《腾讯传》

《额尔古纳河右岸》

《忆昔》

《苏紫紫:左脸右脸》

在多抓鱼上继续收关于茨威格的书:

《玛丽斯图亚特》

《在革命的断头台上:玛丽王后的最后岁月》

《一个*治性人物的肖像》

《巴西:未来之国》

《茨威格评传》

《茨威格画传》

书柜的茨威格一角在不断壮大。

《阅读的故事》

这是一本讲读书的书。记得有个挺有名(但忘了具体是谁了)的人说,看书不要看这种关于书的书,原因大致是太拾人牙慧了。可我就是很喜欢看别人写的关于读书的一切,我看了就会觉得超快乐,他爱说啥说啥吧。

《两百年的孤独》

这本是《拉美作家谈创作丛书》的其中一本,这套书一共有九本,我已经收了四本了,但我一本都没开始看,也不知道为啥想收齐全套……

《生存与命运》

已经感慨过一万遍了,但还是要说,俄罗斯文学真厚,这本页。

这本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也出了一版,书名叫《生活与命运》。基于对广西师范大学一贯的信任,本来是打算买他们的那本,但是后来看豆瓣上有人说,中信的这版翻译的更友好一些,所以就买了这本。(当然,另一个不起眼的原因是,这本比那本便宜几十块呢

《不敢相信这是唐朝》

《*袍定律:为什么是他坐天下》

这两本都是宋燕写的,之前读过她的《新闻抄袭历史》,很喜欢,所以又买了她的其他书。她写历史是在风趣中见血的类型。我拿她的作品当作历史类作品的入门读物读。入门嘛,读的开心最重要。

这个月卖了6本书:

《一发制胜:我的14天身心逆转计划》

这本书就不要打着什么德约科维奇自传的噱头卖了吧,全书一半都是在讲他的饮食,后面干脆直接开始列菜单了。

《白夜行》

东野圭吾这个产量在这摆着,我以后还是收他的电子书吧,纸质书目前就留了《解忧杂货店》。

《人间天堂》

这本书是我买重复了,家里还有一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对照了一下,虽然这本装帧更好看,底注也更多,但在翻译上我还是更喜欢人民文学的,所以这本就多抓鱼见了。

《尼罗河上的惨案》

阿婆的书我以后也都收电子版了,目前家里纸质的只留了一本《东方快车谋杀案》。

《黑色皮革手册》

相较于松本清张的长篇,我更喜欢他的短篇,纸质版长篇只留了《点与线》。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

挺好的一本书,应该留给真正喜欢堺雅人的人。

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年4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对爱的期望总是比它可能满足和实现的要